
【医】 crystalloid
在汉英词典中,"类晶体"对应的英文术语为"quasi-crystalline"或"quasicrystal"。该概念指具有长程有序排列但缺乏传统晶体三维平移对称性的物质结构,其原子排列呈现准周期性格局。这种特殊结构由以色列科学家Dan Shechtman于1984年在铝锰合金中首次发现,该发现直接推动了国际矿物学协会(IMA)于2021年正式将准晶纳入矿物分类体系。
类晶体的结构特征可通过Penrose拼图模型进行数学描述,该模型展示了五重对称性等传统晶体学禁止存在的对称形式。根据《自然》期刊刊载的研究,这类材料的电子衍射图谱会呈现明锐但非周期性的衍射斑点。目前已知的类晶体材料包括铝基合金、锌镁合金等,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在热障涂层、不粘锅涂层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类晶体”这一术语在常规晶体学中并非标准分类,但根据晶体相关理论和可能的引申含义,可以作以下解释:
特性 | 晶体 | 类晶体(准晶体) |
---|---|---|
结构对称性 | 严格的平移周期性 | 非周期性,但有长程有序 |
熔点 | 固定熔点 | 明确但可能范围较窄 |
发现历史 | 古代已知 | 1982年首次发现 |
准晶体的特殊结构使其在材料科学中具有潜力,例如:
注:若用户实际需要了解的是“准晶体”,建议参考诺贝尔化学奖得主Dan Shechtman的研究(2011年获奖)。当前搜索结果未直接提及“类晶体”,以上分析基于晶体学理论的延伸推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