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insect-borne
【医】 insect transmission
"昆虫传播"在汉英词典中对应"insect-borne transmission"概念,指病原体通过节肢动物媒介完成疾病扩散的生态过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该过程包含三个必要环节:(1)病原体在昆虫体内完成增殖或发育周期;(2)昆虫通过吸血、排泄或反刍等行为传播病原体;(3)易感宿主通过昆虫叮咬或接触感染源获得疾病。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指出,典型传播媒介包括按蚊(疟原虫)、白蛉(利什曼原虫)和蜱虫(莱姆病螺旋体),其传播效率受环境温度、湿度及宿主密度共同影响。牛津大学昆虫学研究团队通过标记重捕法证实,埃及伊蚊的最远传播距离可达800米/天,构成登革热流行的关键因素。
在分子传播机制层面,《自然》期刊最新研究揭示,疟蚊唾液腺分泌的抗凝血酶能增强疟原虫子孢子的感染效能,这种协同进化关系解释了虫媒病的持续传播特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采用驱虫剂处理蚊帐和定期清除孳生地可有效阻断75%以上的虫媒传播链。
“昆虫传播”一词在不同领域有两种主要含义,分别涉及医学和植物学:
指昆虫作为病原体媒介,将疾病传播给人类或动物的过程:
传播方式
常见疾病与媒介
蚊子传播疟疾、登革热、乙脑;跳蚤传播鼠疫;蜱虫传播森林脑炎等。
指昆虫协助植物完成繁殖或种子扩散的过程:
花粉传播(传粉)
蜜蜂、蝴蝶等访问花朵时,雄蕊花粉附着其体表,随后被带到其他花朵的雌蕊上,促进受精。例如虫媒花依赖此方式繁殖。
种子传播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疾病或植物传播机制,可参考中国公众健康网或植物学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