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cotylosacral
【医】 acetabulum; cotyle; cotyloid cavity
sacrum
【医】 hier-; hiero-; jew bone; ossa sacrum; resurrection bone; sacral bone
sacrum; vertebrae magnum
髋臼(acetabulum)是人体骨盆外侧的杯状骨性结构,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部分共同构成,作为股骨头的主要承重关节面。该解剖结构源于拉丁语"acetum"(醋)和"abulum"(小容器),因其形状类似古代盛醋器皿得名,在《Terminologia Anatomica》国际解剖学术语中被正式定义为髋关节的球窝关节组成部分。
骶骨(sacrum)是由五块椎骨融合形成的三角形骨骼,位于腰椎与尾椎之间,构成骨盆后壁。该名称源自拉丁语"os sacrum",在古希腊医学体系中被认为与神圣力量相关。根据《格氏解剖学》第42版记载,骶骨通过骶髂关节与髋骨连接,其侧翼部分直接参与构成真骨盆的骨性边界。
在临床解剖学中,髋臼与骶骨通过骨盆带形成生物力学联动:髋臼作为下肢力量的传导枢纽,骶骨则承担躯干重量的垂直负荷。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的《骨科学基础》指出,这两个结构通过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等纤维连接形成稳定的力学三角。英国骨科协会的研究数据显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中约23%伴发骶骨倾斜角度异常。
注释:
国际解剖学联合会《Terminologia Anatomica》第二版
《Gray's Anatomy》第42版, Elsevier出版
美国骨科医师学会官网orthoinfo.aaos.org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2023年临床研究数据
“髋臼”和“骶骨”是解剖学中两个不同的结构,但两者在骨盆结构中存在密切关联。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与位置
髋臼是髋骨外侧的凹陷结构,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部分融合而成。它是髋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容纳股骨头形成髋关节,承担下肢活动时的力学传导。
功能特点
定义与位置
骶骨位于脊柱最下端,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倒三角形,上接第5腰椎,下连尾骨。它是骨盆后壁的核心结构,两侧与髋骨通过骶髂关节连接。
功能特点
解剖连接
髋臼属于髋骨的一部分,而髋骨(髂骨、坐骨、耻骨)与骶骨通过骶髂关节相连。这一关节由韧带加固,负责将上半身重量传递至下肢,并参与身体平衡。
功能协同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疾病(如髋臼骨折、骶髂关节炎),可参考相关医学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