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callosal convolution; gyri callosus; gyri cinguli
扣带回(Cingulate Gyrus)是大脑边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大脑半球内侧,呈带状环绕胼胝体上方。其中文术语“扣带回”形象描述了其解剖位置——如同“扣”在大脑中央结构(胼胝体)上方的“回”状脑沟结构。其英文术语“Cingulate Gyrus”源于拉丁文“cingulum”(意为腰带或束带),精准反映了其带状形态特征。
扣带回位于大脑纵裂深处,紧贴胼胝体背侧,构成边缘叶的核心部分。根据功能差异可细分为:
前扣带回通过连接杏仁核与前额叶皮层,整合情绪反应与高级认知。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证实其激活与负面情绪体验显著相关(如疼痛、焦虑)。
参与冲突监测(如Stroop任务中的反应冲突)和行为调整,确保目标导向行为的执行 。
通过下丘脑调控心血管活动及胃肠功能,体现“脑-肠轴”的神经基础 。
重度抑郁症患者前扣带回代谢活动异常,经颅磁刺激(TMS)靶向该区可改善症状 。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即出现后扣带回葡萄糖代谢降低,成为影像学诊断标志 。
前扣带回过度活化与纤维肌痛等慢性疼痛综合征密切相关,为神经调控疗法提供依据 。
权威参考文献来源
扣带回是大脑边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解剖结构和功能具有复杂性。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解析:
位置
扣带回位于大脑半球内侧,呈新月形包裹在胼胝体上方,介于扣带沟与胼胝体沟之间。向后延伸连接海马回,向前与额叶新皮层相延续。
分区结构
根据纤维联系和功能差异,可分为:
情绪与认知调节
前扣带回整合来自眶额皮层的价值信息(如奖赏/惩罚预期),并通过评估行为代价参与决策。临床研究显示,该区域损伤可能导致情感淡漠或过度焦虑。
痛觉处理与镇痛机制
实验表明,前扣带回能接收痛觉信号,并通过抑制丘脑核团(如VPL和PF)的神经元活动实现镇痛作用。针刺镇痛的神经机制可能与此相关。
记忆与空间能力
后扣带回与海马旁回形成功能网络,对情景记忆和空间导航起关键作用。fMRI研究显示,该区域在回忆任务中显著激活。
扣带回癫痫
根据发作起源分为前、中、后扣带回癫痫,症状包括复杂运动行为(如自动症)或情感异常。此类癫痫常因深部病灶难以定位。
精神障碍
前扣带回代谢异常与抑郁症、强迫症相关;后扣带回萎缩可能预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改变。
近年神经影像学发现,扣带回与默认模式网络(DMN)高度关联,在静息状态脑活动中起枢纽作用。其纤维连接异常可能成为精神疾病生物标志物。
注:以上内容综合了神经解剖学、临床医学及基础研究进展,主要参考来源包括搜狗百科()、《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及百度学术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