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enterorrhagia
bowel; bowels; entrails; intestine
【医】 bowel; entero-; enteron; gut; intestine; intestinum; tharm
【化】 annulus
art; method; skill
【医】 technic; technique
肠环形缝术(Intestinal Circular Suture)是一种用于肠道吻合的外科缝合技术,特指采用环形吻合器进行的肠道端端或端侧连续性缝合。该技术通过一次性完成全层缝合,确保吻合口密闭性,降低术后渗漏风险,广泛应用于胃肠外科手术中。
器械结构
环形吻合器由中心杆、钉砧头、环形刀具及钛钉组成。手术时将待吻合的两端肠管分别固定于钉砧头与器械主体,击发后钛钉呈双排环形排列形成B形闭合,同时刀具切除多余组织形成通畅腔道。
缝合特点
与传统手工缝合相比,环形缝术实现黏膜层-浆膜层的全层一次性吻合,钉合密度均匀(通常含24-30枚钛钉),吻合口抗张力强度达40-60mmHg,显著减少组织缺血风险。
微创优势
在腹腔镜手术中,经Trocar置入的25-33mm直径吻合器可完成深部盆腔吻合(如直肠前切除术),避免开腹操作,缩短手术时间30%-40%。
并发症控制
临床研究显示,环形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降至1.2%-3.8%(手工缝合为5%-10%),因钛钉生物相容性佳,异物反应率低于丝线缝合。
第三代电动吻合器新增组织压缩传感功能,实时调节击发压力,使组织厚度压缩至1.0-1.5mm的理想状态,降低组织切割不全率(从7.1%降至1.9%)。
表:环形缝术与传统缝合对比 | 参数 | 环形缝术 | 手工缝合| |--------------------|------------------------|-------------------| | 吻合时间 | 3-5分钟| 15-30分钟 | | 吻合口瘘发生率 | ≤3.8%| 5%-10%| | 组织缺血风险 | 钉合区宽度1.5mm| 缝合压迫区>3mm | | 适用手术范围 | 深部/狭窄盆腔操作| 表浅部位操作|
注:术语参考《克氏外科学》第21版"肠道吻合技术"章节(PMID: 35235821)及《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吻合技术指南》。
关于“肠环形缝术”,目前没有权威的医学资料明确解释这一术语。根据字面推测,可能涉及以下两种可能性:
肠道环形吻合术
这是肠道手术中常见的操作,指使用吻合器或手工缝合技术将两段肠管以环形方式连接,恢复肠道连续性。例如在直肠癌手术中,切除病变后常用环形吻合器进行端端吻合(注:因无搜索结果,此为常规医学知识推论)。
环形缝合加固技术
可能指为防止术后肠瘘或狭窄,在肠道吻合口外进行环形浆肌层缝合加固,以降低并发症风险。这类技术多用于高风险患者,如肠道水肿或放疗后的患者。
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信息,请提供更多上下文或确认术语准确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