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星在汉英双语语境中存在双重定义:天文学指自然形成的天体,航天工程指人造设备。根据《牛津英语词典》,英语对应词"satellite"源自拉丁语"satelles",原意为"侍从",现指任何绕行星轨道运行的天体或设备。
天文学定义
自然卫星指受行星引力束缚并绕其运行的天体,例如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定义)。太阳系已发现超过200颗自然卫星,其中木星拥有79颗已知卫星。
航天工程定义
人造卫星指由人类制造并发射至预定轨道的人造天体,通过《中国大百科全书》航天工程卷界定需满足三个条件:自主轨道运行、完成特定任务、具备能源供应系统。截至2025年7月,全球在轨运行卫星数量已逾8,500颗(数据源自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卫星数据库)。
技术参数分类
按轨道高度可分为:低地球轨道(LEO,200-2,000 km)、中地球轨道(MEO,2,000-35,786 km)、地球同步轨道(GEO,35,786 km)。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MEO轨道设计,定位精度达厘米级(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技术白皮书)。
功能应用领域
现代卫星技术覆盖通信(如国际通信卫星组织Intelsat系列)、气象观测(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勘探(Landsat陆地卫星)、科学探测(哈勃空间望远镜)四大核心领域。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将卫星频段划分为L波段(1-2 GHz)至Ka波段(26.5-40 GHz)。
卫星的详细词义解释如下:
天文概念
指围绕行星运行的天然天体,本身不发光。例如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在太阳系中,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均有天然卫星,其中木星拥有最多(已确认17颗,另有至少6颗待证实)()。
人造卫星
由人类制造并通过火箭等载具发射到太空,环绕地球或其他行星运行的航天器。例如通信卫星、导航卫星等()。
如需更完整的行星卫星数据,可参考天文学权威资料(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