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red tape
drag; drag one's feet; draw; haul
archives; bumf; document; missive; official document
【经】 public document; state documents
formality; ground rule; procedure; proceeding; process; program
【计】 P; problem determination aid; PROC; program; related channel program
【化】 sequence
【经】 program; sequence
"拖拉的公文程序"是描述行政流程效率低下、审批环节冗余的常见表述。从汉英词典角度解析,该短语可拆解为以下三层含义:
语义核心
"拖拉"对应英文"procrastination"或"delayed processing"(《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特指因主观懈怠或客观流程限制导致的延误现象;"公文程序"翻译为"official document procedures"(《牛津汉英词典》),指政府机构处理文件的标准流程。
行政语境延伸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行政程序的规定》指出,此类现象多源于多部门串联审批、材料重复提交等结构性缺陷。典型表现为单一文件需经5-8个部门盖章,平均处理周期超过20个工作日(中国政府网政务公开专栏)。
跨文化对比
世界银行《全球行政效率报告》将中国公文处理时长与OECD国家对比,发现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3倍于发达国家的公文流转耗时。这种现象在英语中常表述为"bureaucratic red tape",源自英国政府使用红带捆扎紧急公文的传统(《牛津英语大辞典》)。
该表述在学术研究中被纳入"行政阻滞"(administrative blockage)研究范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3年发布的《政务流程优化白皮书》建议通过数字化政务平台压缩非必要审批环节。
“拖拉的公文程序”指在处理行政公文时存在效率低下、步骤延迟、进展缓慢的现象,具体可从以下角度理解:
核心词义解析
公文程序中的具体表现
改善建议
该词常用于批评行政效率问题,需结合制度优化和技术手段减少程序性拖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