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中立英文解释翻译、实际中立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法】 actual neutrality
分词翻译:
实际的英语翻译:
practicality; practice; reality
【计】 achieved
中立的英语翻译:
neutralism; neutrality
【法】 indifference; neutralism; neutrality
专业解析
“实际中立”在汉英词典语境下,通常指一个词语、短语或表达在具体使用场景中所体现出的、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带有明显主观评价色彩的状态或性质。它强调的是该语言单位在真实交际或文本中实际呈现出来的客观性、公平性和无倾向性,而非仅仅停留在其字面定义或理论上的中性。
具体解析如下:
-
核心含义:
- “中立” (Neutrality): 指不偏向于任何一方,不带有特定的立场、情感色彩(如褒贬)或价值判断。在语言中,这表现为词语本身不蕴含对描述对象的喜好、支持或反对态度。
- “实际” (Actual / Practical): 强调这种中立性是在具体运用、真实语境中体现出来的,而非抽象的、脱离语境的字典定义。字典标注一个词为“中性”是其理论属性,而“实际中立”则关注该词在句子、段落或对话中是否真正保持了这种无偏颇的特性。
-
与字典标注的区别:
- 词典通常会标注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标注为“中性”的词,理论上是不带感情色彩的。
- “实际中立” 则是对词语在真实使用效果的进一步描述或验证。它意味着,即使一个词理论上被标注为中性,但在特定语境下,说话者的语气、上下文关联、文化背景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其实际呈现的效果,使其可能隐含某种倾向。反之,“实际中立”则确认了该词在特定语境下确实成功地保持了不偏不倚的特性。
-
重要性:
- 在翻译、写作、新闻报道、学术研究等需要客观表述的领域,追求语言的“实际中立”至关重要。它有助于避免误解、减少争议、保证信息的公正传递。
- 对于语言学习者(尤其是翻译者),理解一个词是否能在特定语境中保持“实际中立”,是准确传达原意、避免无意间带入主观偏见的关键技能。
-
实例说明:
- 词语 “observation” (观察): 字典通常标注为中性名词。在句子 “The scientist made a careful observation of the phenomenon.” (科学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仔细的观察。) 中,它保持了实际中立,仅描述一个客观行为。
- 词语 “regime” (政权/政体): 字典可能标注为中性。但在句子 “The brutal regime suppressed dissent.” (残暴的政权压制了异议。) 中,虽然 “regime” 本身是中性词,但受修饰语 “brutal” (残暴的) 和上下文影响,整个表述失去了实际中立性,带有强烈的负面评价。而在 “The study compared different political regimes.” (该研究比较了不同的政治体制。) 中,它可能保持实际中立。
- 词语 “controversial” (有争议的): 字典标注本身可能就带有“非中立”的意味(因为它暗示存在分歧)。在描述一个话题时使用它,如 “This is a controversial policy.” (这是一项有争议的政策。),其表达就不是实际中立的,因为它直接点明了分歧的存在(尽管陈述的是事实)。
“实际中立”强调的是语言单位在真实语境下应用时所展现出的客观、无偏见、不偏袒的特质。它超越了词典对词语感情色彩(中性)的静态标注,是对语言在动态交流中能否有效维持公平性和客观性的动态评估。在追求准确和公正的语言表达时,确保关键词语的“实际中立”是核心要求之一。
参考来源:
- 词典学与语义学理论: 对词语感情色彩(Connotation)和语用学(Pragmatics)的研究是理解“实际中立”的基础。词语的词典定义(Denotation)与其在实际使用中引发的联想和效果(Connotation)需要区分。权威的语言学著作和词典(如《牛津英语词典》(OED)、《韦氏词典》(Merriam-Webster) 的用法说明部分)会探讨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细微差别和潜在倾向。例如,《牛津英语词典》在词条中不仅提供定义,还经常通过例句展示词语的实际用法和可能隐含的态度。
- 翻译理论与实践: 翻译标准(如“信达雅”)中对“忠实”(信)的要求,核心之一就是准确传达原文的立场和态度,避免译者主观色彩的介入。这要求译者深刻理解原文词语的“实际中立”程度并在译文中恰当体现。相关翻译理论著作(如 Eugene Nida 的功能对等理论)会涉及如何在目标语中再现源语的客观性或主观性。
- 新闻写作与学术写作规范: 客观报道和学术严谨性都要求语言尽可能保持中立,避免不必要的价值判断。新闻伦理指南(如路透社新闻手册)和学术写作手册(如APA, MLA格式指南)都强调使用中性语言、准确描述事实、区分事实与观点,这些都是追求“实际中立”的具体体现。这些规范会指导作者选择那些在特定上下文中能保持实际中立性的词语。
网络扩展解释
“实际中立”指一个国家或实体在实际行动中严格保持不偏袒任何冲突方的立场,不仅停留在声明或法律层面,更体现在具体政策和行为中。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
国际法层面的表现
根据,战时中立需通过宣言、声明或事实行为表明立场,例如禁止交战国使用本国领土作战、不提供军事援助等。典型例子如瑞士、奥地利,其法律明确限制参与军事联盟或允许外国驻军。
-
政治与外交实践
如所述,实际中立要求不参与军事联盟,不在领土设置外国基地,且对外交争端采取公正态度。例如,在联合国框架下,中立国需以和平方式解决冲突(参考)。
-
行为与立场的统一性
提到中立需“不带有感情色彩”,即政策执行不受主观倾向影响。例如,在贸易、舆论或国际投票中保持平衡,避免对特定国家采取歧视性措施。
-
动态调整与挑战
实际中立可能面临压力,如强国施压或地缘政治变动。成功的实际中立需灵活应对,如通过多边协议巩固地位(参考中联合国对中立国的信任与合作要求)。
实际中立强调从法律到行动的全方位中立,需兼顾国际义务与国内政策,其核心是避免实质性介入冲突,并通过具体措施维持独立性。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