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real interest actually paid
在金融与法律语境中,"实际支付的真实利息"(Real Interest Actually Paid)指借款人最终承担并实际支付给贷款人的综合资金成本,其核心在于剔除名义利率的表象,反映资金使用的真实代价。以下从汉英词典视角结合金融实务进行解析:
实际支付(Actually Paid)
指借款人实际现金流出的利息金额,而非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例如:
真实利息(Real Interest)
包含资金成本、风险溢价及隐性费用的综合成本,需考虑:
真实利息的计算需基于年化百分比率(APR) 或内部收益率(IRR),公式如下:
$$ text{APR} = left( frac{text{总利息 + 附加费用}}{text{贷款本金}} right) times frac{365}{text{贷款天数}} times 100% $$ 案例:
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贷款风险定价指引》要求披露APR以反映真实成本。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法释〔2020〕17号)第27条。
结论:"实际支付的真实利息"本质是穿透合同表面条款后,借款人实际负担的资金成本总和,其计算需综合法定利率上限、费用透明性及货币时间价值,为金融消费者核心知情权指标。
实际支付的真实利息是指借款人或投资者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通货膨胀等因素后,实际承担或获得的利息成本或收益。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
实际支付的真实利息不仅包含名义上的利息金额,还需扣除通货膨胀对购买力的影响。例如,若名义利率为5%,通胀率为2%,则实际利率约为2.94%(计算公式:$text{实际利率}=frac{1+5%}{1+2%}-1$)。
与名义利息的区别
简单利息法
适用于短期借贷,公式为:
$$text{利息}=本金×年利率×时间$$
例如,1万元本金、年利率5%、借款3年,利息为1500元。
复利法
适用于长期投资或贷款,公式为:
$$text{终值}=本金×(1+frac{年利率}{计息周期})^{计息周期×时间}$$
如1万元本金、年利率5%、3年复利,终值约11576.25元,实际利息1576.25元。
通胀调整法
实际利率公式:
$$text{实际利率}=frac{1+text{名义利率}}{1+text{通胀率}}-1$$
或简化为:
$$text{实际利率}≈text{名义利率}-text{通胀率}$$
(适用于低通胀环境)。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公式推导,可参考来源网页中的详细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