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wet scrubbing
【化】 wet method; wet way
【医】 wet methods
wash; cleanse; lavation; catharsis; scour; syringe
【化】 scrubbing
【医】 toilet
湿法洗涤(Wet Scrubbing)是一种通过液体介质去除气体中污染物的空气污染控制技术。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气处理系统,主要针对颗粒物、酸性气体(如SO₂、HCl)及可溶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清除。
从作用机理角度分析,湿法洗涤通过气液接触实现污染物转移:废气进入洗涤塔后,与喷淋液(常用水、碱性溶液或氧化剂溶液)形成逆流接触。污染物通过惯性碰撞、扩散吸附、化学反应(如酸碱中和)等过程被液相捕获。以烟气脱硫为例,石灰石浆液与SO₂反应生成硫酸钙沉淀,化学反应式为: $$ text{CaCO}_3 + text{SO}_2 + frac{1}{2}text{O}_2 + 2text{H}_2text{O} rightarrow text{CaSO}_4·2text{H}_2text{O} + text{CO}_2 $$
根据《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版),该系统主要包含三大核心组件:气液接触装置(如填料塔、喷雾塔)、循环泵组及废液处理单元。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技术文件指出,湿法洗涤对亚微米颗粒的去除效率可达50-70%,对酸性气体的去除率超过90%(EPA Air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Fact Sheet)。
该技术适用于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的污染治理。中国《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明确将湿法洗涤列为推荐控制技术。实际应用中需注意雾沫夹带、设备腐蚀及废水处理等操作要点,建议参考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发布的《湿式洗涤系统设计规范》。
湿法洗涤是一个多领域应用的概念,主要分为工业气体净化和织物清洗两大类,以下是详细解释:
主要用于去除气体中的颗粒物或污染物,通过液体与污染物的接触实现净化():
指用水和清洁剂清洗衣物的传统方法,与干洗形成对比():
在半导体制造中,“湿法清洗”指用化学溶剂清除晶片表面杂质(),但此场景下“洗涤”更侧重精密清洗,与日常语境差异较大。
湿法洗涤的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常见于环保除尘和衣物护理领域,核心均是通过液体介质实现清洁目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