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渗出物(exudate)是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术语,指从血管或组织间隙渗出的液体、细胞或蛋白质等物质,通常由炎症、感染或损伤引发。其英文对应词为“exudate”,区别于非炎性渗漏液“transudate”。以下是具体解析:
病理学定义
渗出物包含高浓度蛋白质(如纤维蛋白原)、白细胞和细胞碎片,常见于感染或创伤部位。例如,化脓性伤口中的脓液即属于渗出物,而心力衰竭引起的水肿液多为漏出液(transudate)。
形成机制
炎症反应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质透过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这一过程涉及组胺、细胞因子等介质的释放,属于机体免疫应答的一部分。
临床意义
渗出物的性状(如颜色、黏稠度)可辅助诊断疾病。例如:浆液性渗出物常见于烧伤,血性渗出物可能提示恶性肿瘤或结核性胸膜炎。
汉英词典对照
《牛津医学大辞典》将“渗出物”定义为:“Exudate: A fluid rich in protein and cellular elements that exudes from blood vessels due to inflammation.”(因炎症从血管渗出的富含蛋白质和细胞成分的液体)。
渗出物是炎症反应过程中,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或体表形成的物质。以下是详细解释:
渗出物是炎症的重要标志,由血管内渗出的液体(如血浆蛋白、白细胞)和坏死组织等组成。其形成与血管通透性升高、炎症介质作用相关,属于机体防御反应的一部分。
浆液性渗出物
以血清为主,含白蛋白和少量细胞,常见于皮肤烧伤水疱、感冒初期鼻黏膜或结核性胸膜炎。
脓性渗出物
含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坏死组织,提示化脓性炎症,如肺脓肿、化脓性扁桃体炎。
血性渗出物
由血管破裂或严重炎症导致,见于脑出血、胃出血等疾病。
纤维素性渗出物
含纤维蛋白,易形成假膜,如白喉、细菌性痢疾的黏膜病变。
渗出液需与漏出液鉴别:
根据渗出物类型判断病因,例如浆液性炎症较轻可自行吸收,而大量胸腔积液需穿刺引流。脓性渗出物需抗感染治疗,血性渗出物需排查出血源。
总结来看,渗出物是炎症的核心表现,其成分和形态对疾病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