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 common-emitter connection; grounded-emitter connection
射极接地连接(Common Emitter Configuration)是双极结型晶体管(BJT)的三种基础工作模式之一,其定义为发射极作为输入与输出回路的公共参考点,基极作为输入端,集电极作为输出端。该配置在放大电路中应用广泛,因其兼具电压增益和电流增益的特性。
从电路结构分析,射极接地连接的输入信号加载于基极-发射极之间,输出信号取自集电极-发射极之间。其静态工作点由基极偏置电阻((R_B))和集电极负载电阻((R_C))共同决定,满足以下关系式: $$ I_C = beta IB V{CE} = V_{CC} - I_C R_C $$ 其中(beta)为晶体管电流放大系数。
该配置的核心特性包括:
在工程实践中,射极接地电路常见于音频放大器、射频接收机前端和传感器信号调理模块。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研究表明,优化发射极旁路电容((C_E))可显著提升高频响应特性。国际知名教材《微电子电路》建议工作点设置应避开饱和区与截止区,确保线性放大区域的工作稳定性。
射极接地连接是三极管电路中的一种常见配置,主要用于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以下是详细解释:
射极接地指三极管的发射极直接或通过电阻/电容连接到电路的参考地(通常为电源负极)。这种配置常见于NPN型三极管的放大电路中,目的是确保发射极电位在放大状态下处于最低电平,满足三极管的工作条件。
射极接地连接的核心是为三极管提供正确的偏置条件,使其工作在放大区。NPN管因电源设计习惯更常采用此配置,而具体接地方式(直接接地或通过元件接地)则取决于电路对增益、稳定性和频率响应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