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discriminative conditions
不平等的条件(bù píng děng de tiáo jiàn)在汉英法律语境中主要指合同或协议中显失公平的条款(unconscionable terms),即一方利用优势地位迫使另一方接受明显失衡的权利义务分配。其核心特征如下:
权利义务严重失衡
条款导致一方承担过度义务而另一方获得不当利益,例如消费者合同中隐藏的高额违约金、免责条款等。此类条款违反《民法典》第497条关于格式条款无效的规定(显失公平)。
英文对应术语:Unconscionable terms(显失公平条款)或grossly unfair conditions。
缔约地位不对等
常见于经营者与消费者、雇主与雇员之间。弱势方往往缺乏议价能力,被迫接受预设条款,例如"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等排除主要权利的表述。
英文语境:Inequality of bargaining power(议价能力不对等)。
中文术语 | 英文直译 | 法律英语规范表述 |
---|---|---|
不平等的条件 | Unequal conditions | Unconscionable terms |
显失公平 | Obviously unfair | Substantive unconscionability(实体显失公平) |
格式条款 | Standard terms | Adhesion contract(附合合同) |
第496-498条:格式条款的订立规则及无效情形(全国人大官网)
第26条: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排除消费者权利(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第3.2.7条:显失公平的认定标准(国际统一私法协会)
(注:链接因平台限制未展示,实际引用源为立法机构及国际组织官网文本)
“不平等的条件”指在特定情境下导致双方地位、权利或资源分配不对等的前提或因素。具体可从以下角度理解:
经济垄断与强制
如国际交换中存在经济垄断(如资本、技术垄断)或超经济强制(如政治干预、军事胁迫),导致一方被迫接受不利条款。例如跨国公司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压低原材料价格。
结构性社会偏见
包括性别、种族等系统性歧视形成的非对等规则,例如职场中因性别产生的晋升机会差异。
制度与政策倾斜
法律法规或政策设计若偏向特定群体(如税收优惠偏向高收入者),会固化资源分配的不平等。
需注意:这些条件往往相互作用,例如经济垄断可能通过游说政策制定加剧制度倾斜。理解此类条件有助于分析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根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