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commercial arbitration
business affairs; commerce
【经】 commerce
arbitrament; arbitration; intercede; intercession; intermediation; mediation
referee; umpire
【经】 arbitrate; arbitration
商务仲裁(Commercial Arbitration)是国际商事纠纷中常见的争议解决机制,指当事人通过协议约定将争议提交给中立的第三方仲裁机构,由仲裁庭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裁决。其核心特征包括自愿性、保密性、终局性以及跨境执行力。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仲裁裁决在《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纽约公约)的170余个缔约国均具有强制执行力。
从法律构成看,商务仲裁包含三个要件:①有效的仲裁协议(Arbitration Agreement),通常表现为合同中的仲裁条款;②专业仲裁机构(如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IETAC或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ICC);③仲裁程序须符合仲裁地法律及当事人约定的程序规则。相较于诉讼,仲裁具有程序灵活、专家裁判、执行效率高等优势,尤其适用于涉及跨国贸易、知识产权许可等复杂商业场景。
中国《仲裁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仲裁协议应包含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及选定的仲裁委员会。实践中,典型仲裁条款常表述为:"凡因本合同引起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任何争议,均应提交XX仲裁委员会按照该会现行有效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参考来源: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法律服务平台)。
商务仲裁是解决商业争议的重要法律机制,其核心含义和特点可归纳如下:
商务仲裁(商事仲裁)是指商业活动中,争议双方自愿将纠纷提交给第三方仲裁机构裁决的私力救济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规定,仲裁裁决与法院判决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实行"一裁终局"制度。
联合国《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将商事范围扩展至跨境投资、金融保险等17个领域,国际仲裁裁决可通过《纽约公约》在170多个国家执行。
包括先行裁决(部分争议提前裁决)、最终裁决(终局性判定)和缺席裁决(一方未出庭的裁决)。
数据补充:哈尔滨仲裁委员会统计显示,仲裁案件平均处理周期比诉讼缩短60%,标的额超过1亿元的案件占比达23%。如需完整法规条文,可查阅《仲裁法》或访问中国仲裁协会官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