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Processus frontalis
上颌额突(frontal process of maxilla)是上颌骨向上延伸的骨性突起结构,位于人体面部颅面骨解剖的关键位置。该结构向上与额骨连接,向后与泪骨相接,共同构成眶内侧壁及鼻部支撑框架。其生理功能包括维持鼻腔形态稳定、分散咬合压力以及保护眼眶内容物。
根据《格氏解剖学》第42版记载,上颌额突表面存在鼻泪沟(nasolacrimal groove),为鼻泪管提供骨性通道。临床解剖学研究显示,该区域骨折可能导致鼻眶筛复合体损伤,影响鼻腔通气功能(PubMed Central, 2023)。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上颌额突源自第一鳃弓间充质细胞的分化,这一过程受BMP4基因调控(《发育生物学》第12版)。
权威医学图谱显示,上颌额突与颧突、腭突共同构成上颌骨的四突结构,其三维空间定位对正颌外科手术具有重要指导价值。CT影像学测量证实,成人上颌额突平均长度为25-30mm,角度偏差超过5°可能引发咬合异常(Radiopaedia数据库, 2024更新数据)。
上颌额突(又称上颌骨额突)是上颌骨的重要解剖结构,具体解释如下:
上颌额突位于上颌体的内上方或前外侧,呈向上突起的柱状或薄片状结构。其与周围骨骼的连接关系为:
外伤后若出现鼻根部肿胀、鼻出血或视力异常,需警惕额突骨折,建议尽早就医。日常避免面部受压或剧烈碰撞,尤其是运动时注意防护。
以上信息综合了多篇医学资料,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相关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