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mulberry teeth
桑葚状牙(英文:Mulberry Molars),是牙科领域中用于描述一种特定牙齿发育形态异常的专有名词。该术语形象地描绘了牙齿咬合面(特别是第一恒磨牙)出现的异常结节状结构,其外观类似桑葚果实表面的密集凸起。以下是基于专业医学文献的详细解释:
桑葚状牙主要表现为牙齿釉质发育不全,导致牙冠表面形成不规则、密集的结节状或颗粒状凸起,类似桑葚的形态。这种异常通常发生于第一恒磨牙(即“六龄齿”)的咬合面,严重时可能伴随釉质缺损、着色(黄褐色斑块)或牙本质暴露。患者可能伴随牙齿敏感、易磨损或龋齿风险增加等问题。
桑葚状牙是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的典型口腔表征之一。当儿童在牙釉质发育期(0-6岁)长期摄入过量氟化物(如高氟饮用水、燃煤污染等),会导致成釉细胞功能障碍,釉质矿化异常,从而形成桑葚状、白垩状或凹陷状病损。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此类病变归类为氟牙症(Dental Fluorosis)的严重表现形态。
临床诊断需结合患者氟暴露史、地域流行病史及典型牙面特征。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目前以对症治疗为主:
权威参考资料:
桑葚状牙(桑葚牙)是牙齿发育异常的一种特殊形态,主要与先天性梅毒感染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桑葚状牙属于先天性梅毒牙的典型表现之一,由母体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感染胎儿所致。孕妇若未接受规范治疗,胎儿牙胚发育期易受破坏,导致牙齿形态异常。
病变部位
主要累及第一恒磨牙(下颌第一臼齿),乳牙较少见。
典型表现
先天性梅毒牙还可能合并其他特征性病变:
桑葚状牙是晚期先天梅毒的标志性体征之一,可用于追溯感染史。发现此类牙齿异常时,建议结合血清学检测及全身症状综合评估。
注:若存在疑似症状,请及时至口腔科或感染科就诊,避免自行诊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