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tripartite indenture
1. 法律定义与核心特征
三方合同指由三个独立法律主体(如个人、企业或机构)共同订立、相互承担权利义务的协议。其核心特征包括:
2. 汉英术语对照与适用场景
中文术语 | 英文译法 | 典型应用领域 |
---|---|---|
三方协议 | Tripartite Agreement | 国际贸易、工程承包 |
第三方担保合同 | Third-Party Guarantee Contract | 信贷融资、租赁交易 |
联合开发协议 | Joint Development Agreement | 技术合作、房地产项目 |
注:国际法律文书常用“Tripartite”强调三方平等地位,“Three-Party”侧重主体数量描述 。
3. 与双方合同的本质区别
4. 权威法律依据
5. 典型风险防范要点
来源说明:
- 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全文
- 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库
-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官方文件
- 商务部《国际商事合同通则》释义
三方合同(或三方协议)是指由三个独立主体共同签订的合同,通常涉及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或包含中介方/见证方的商业合作。以下是详细解释:
毕业生三方协议
这是应届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签订的就业意向协议,明确毕业生去向和用人单位录用条件。其核心作用是保障学生权益(如防止企业降低约定待遇),但不构成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入职后需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劳务派遣型三方合同
常见于人力资源外包场景,员工与第三方公司(如人力资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再被派遣至实际用工单位工作。此类员工属于劳务派遣性质,非用工单位正式员工。
对比项 | 三方合同 | 劳动合同 |
---|---|---|
签订主体 | 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 | 劳动者+用人单位 |
签订时间 | 毕业前(在校期间) | 入职后 |
法律依据 | 《民法典》 |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 |
劳动关系约束力 | 无(仅为意向协议) | 有(确立正式劳动关系) |
(数据综合自)
如需进一步了解法律细节,可参考《民法典》第143条及《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