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chylosis
【医】 chyle; chylo-; chylus
burn up; change; convert; melt; spend; turn
乳糜化(chylification)指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过程中被分解为乳糜微粒的生化过程。该术语源于希腊语"chylos"(汁液)与拉丁语"facere"(制造)的组合,特指脂肪经胆汁乳化、胰脂酶水解后形成的乳糜状混合物。
在人体消化系统中,乳糜化主要发生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膳食脂肪经胃部初步分解后,与胆汁酸盐结合形成微胶粒,胰脂酶在此将甘油三酯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单酰甘油。这些产物与胆固醇、脂蛋白等结合形成乳糜微粒,经肠上皮细胞吸收后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
该过程涉及的关键解剖结构包括:
国际解剖学术语(TA98)将相关结构编码为A05.6.01.007(小肠绒毛)和A12.1.00.007(乳糜管)。乳糜化效率受胆汁酸浓度、胰腺功能状态及肠黏膜完整性等多因素影响,其异常可导致脂肪泻等吸收障碍性疾病。
乳糜化是医学中描述脂肪在肠道内被分解、乳化成乳糜状态的生理或病理过程,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在正常消化过程中,摄入的脂肪经过胰酶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单酯,随后与胆汁酸结合形成微小的乳化颗粒(即乳糜微粒)。这些微粒通过肠壁进入淋巴系统,形成乳状液体。该过程是营养吸收的关键步骤,确保脂类物质能被有效运输至全身。
当出现胰腺炎、慢性肠炎等疾病时,可能导致脂肪吸收障碍,未完全乳化的脂肪异常堆积在淋巴系统或体液中,形成乳糜胸水、乳糜尿等病理现象。例如:
若出现尿液浑浊呈乳白色、胸腹水异常等疑似病理性乳糜化症状,需通过肠镜、腹部CT或淋巴造影等检查确诊。治疗方案包括低脂饮食、促胃肠动力药物(如莫沙必利),以及针对原发疾病的治疗。
注:该术语并非标准医学名词,实际临床中更多使用“乳糜形成”“乳糜渗出”等具体表述。建议就医时向医生详细描述症状特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