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floppy drive
【计】 flexible disk; floppy disk; soft disk
【计】 actuator; bootstrap driver; drive
【化】 actuator; driver; driving mechanism
软盘驱动器(Floppy Disk Drive,FDD)是一种用于读取和写入软盘(Floppy Disk)的计算机存储设备。该术语在汉英词典中对应英文全称为“Floppy Disk Drive”,中文拼音为“ruǎnpán qūdòng qì”,国际音标标注为[ˌflɒpi dɪsk drɪv]。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磁性介质实现数据的存取,广泛应用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计算机系统中。
从技术角度分析,软盘驱动器由读写磁头、主轴电机和控制器组成。其工作流程为:当软盘插入驱动器后,主轴电机以恒定转速(如300 RPM)带动盘片旋转,磁头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对盘片表面涂覆的磁性材料进行数据编码或解码。标准3.5英寸软盘的存储容量为1.44MB,采用双面高密度(HD)格式,包含80个磁道和18个扇区/磁道的物理结构。
历史演变方面,第一代8英寸软盘驱动器由IBM于1971年研制,随后演变为5.25英寸和3.5英寸规格。1981年索尼公司推出的3.5英寸驱动器因其体积小、携带方便的特点,成为个人计算机的标准配置,直至2000年代逐渐被CD-ROM和USB闪存取代。
在汉英术语对照中,相关专业表述包括:
根据《微软计算机术语标准词典》记载,软盘驱动器接口早期采用34针IDC连接器,数据传输率约500Kbps,寻道时间约80ms。该技术已被美国计算机历史博物馆收录为数字存储技术演进的重要节点。
软盘驱动器(简称“软驱”)是一种用于读取和写入软盘的设备,曾是计算机早期重要的数据存储工具。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与功能
软盘驱动器通过旋转软盘片并移动磁头,利用磁性材料记录数据。它支持3.5英寸和5.25英寸两种规格的软盘,其中3.5英寸软盘容量为1.44MB,成为主流规格,而5.25英寸因容量更小(如1.2MB)逐渐被淘汰。
2. 历史背景与类型
3. 工作原理
软盘表面覆盖磁性涂层,驱动器通过电磁感应实现数据读写。磁头在旋转的盘片上移动,可随机存取数据,无需顺序读取,提升了效率。
4. 优缺点与淘汰原因
5. 文化意义
软驱图标(如“保存”按钮的软盘符号)至今仍作为计算机操作界面的常见标识,承载技术演变的历史记忆。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来源网页中的技术文档或历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