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雪(snowmelt)是气象学和水文学领域的专业术语,指固态积雪在温度升高或外界条件变化下逐渐转化为液态水的过程。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其定义为"积雪受热融化"(来源:商务印书馆,2023年修订版)。从地球系统科学角度,该过程涉及能量转换与物质相变,可用热力学公式表示:
$$
Q = m cdot [c{text{ice}}(T{text{melt}} - T_0) + L_f]
$$
其中Q为所需热能,m为雪质量,c_ice为冰的比热容,L_f为潜热。
在环境科学领域,融雪对水文循环具有关键作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表明,全球约六分之一人口依赖季节性融雪供水(来源:2024年《全球水文学研究》)。典型融雪类型包括: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资源发展报告》指出,北极地区年均融雪量较20世纪增加37%,直接影响海平面上升速率(来源:2025年UNESCO年度报告)。专业文献建议使用"ablation"描述冰川系统内的融雪过程,与普通积雪融化形成术语区分。
“融雪”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多种解释,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说明:
指积雪在温度升高时逐渐融化的自然现象。这一过程常见于春季或温暖天气,表现为固态雪转化为液态水()。例如:
气候特征
特指导致冰雪融化的温暖天气,如“融雪天气”指气温回升至冰点以上的气候阶段()。
生态价值
融雪水是重要淡水资源,可补充地下水、维持植物生长和动物饮水()。
文学意象
古诗词中常用“春雪消融”象征季节更替,现代成语“暖阳融雪”则比喻化解矛盾的力量()。
可通过[鲁芽网]()、[汉典]()等来源获取更多细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