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refractive indices
【医】 refraction
frank; hasty; lead; modulus; quotiety; rash; rate; ratio; usually
【医】 rate
【经】 rater.
屈光率(refractive index)是光学领域中描述光线在两种介质交界处发生折射现象的核心物理参数。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定义,该术语对应英文"refractive index",指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与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的比值。其数学表达式为: $$ n = frac{c}{v} $$ 式中$n$代表屈光率,$c$为真空光速(299,792,458 m/s),$v$为介质中的光速。
在临床医学领域,屈光率测量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国际眼科协会数据显示,角膜屈光率正常值范围约在1.376-1.396之间,该参数直接影响眼科手术中人工晶状体的度数计算精度。材料科学领域,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通过精密仪器测定各类光学玻璃的屈光率值,误差可控制在±0.00002范围内。
值得注意的是,屈光率具有波长依赖性特征。根据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实验报告,同一介质对650nm红光与532nm绿光的屈光率差值可达0.015以上。这种色散特性在光纤通信和光谱分析设备设计中具有工程指导意义。
“屈光率”是一个与光学和眼科学相关的术语,但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其含义:
光学中的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
在物理学中,通常称为“折射率”,表示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与真空中速度的比值,公式为:
$$
n = frac{c}{v}
$$
其中 ( n ) 是折射率,( c ) 是真空中的光速,( v ) 是介质中的光速。折射率决定了光进入不同介质时的偏折程度(如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
眼科中的屈光力(Refractive Power)
在眼科学中,“屈光率”可能指眼睛的屈光能力,即眼球结构(如角膜、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单位是屈光度(Diopter,D)。公式为:
$$
D = frac{1}{f}
$$
其中 ( f ) 是以米为单位的焦距。例如,近视-3.00D表示需要凹透镜矫正,使光线正确聚焦在视网膜上。
常见混淆术语区分
应用示例:眼镜的镜片通过调整屈光度(如+2.00D或-4.50D)来补偿眼球屈光力的不足,使影像清晰聚焦。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领域(如物理折射率公式或近视矫正原理),可提供更针对性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