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plerocercoid
complete; entirely; full; whole
【医】 pan-; pant-; panto-
【医】 cercaria
全尾蚴(plerocercoid)的汉英词典释义与生物学解析
全尾蚴是绦虫(Cestoda)幼虫发育的特定阶段,属于多节绦虫类(如裂头绦虫)生活史中的感染性幼虫。其英文术语为plerocercoid,由希腊词根"pleres"(完整)和"kerkos"(尾)构成,意指幼虫具有完整的尾状结构。该阶段幼虫通常寄生于中间宿主(如鱼类、两栖类)的肌肉或内脏中,通过摄食感染终宿主(如哺乳动物)。
全尾蚴呈乳白色带状,体长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具明显的头节(scolex)和未分节的链体(strobila)。头节保留吸槽(bothria)或吸盘,为成虫吸附肠壁的基础结构;尾部常具囊状或伸缩性结构,利于在宿主体内迁移。
由原尾蚴(procercoid) 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而成。当第一中间宿主(如剑水蚤)被第二中间宿主吞食后,原尾蚴穿透肠壁进入组织,转化为全尾蚴,进一步发育为感染期幼虫。
《人体寄生虫学》(第9版)明确将"全尾蚴"定义为裂头科绦虫的第二期中绦期幼虫,强调其感染性及宿主特异性(人民卫生出版社)。
ITIS(Integrated Taxonomic Information System) 收录"plerocercoid"为绦虫幼虫的标准术语,关联分类学编号(ITIS Report: Cestoda)。
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指出,裂头蚴病在亚洲部分地区流行,与生食习俗密切相关(WHO Foodborne Disease Burden Epidemiology Reference Group)。
注:因专业术语的学术性较强,部分参考链接限于机构数据库权限。建议通过学术平台(如PubMed、CNKI)检索"plerocercoid"或"全尾蚴"获取详细文献。
全尾蚴是绦虫幼虫发育过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属于假叶目绦虫的感染性幼虫形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与分类 全尾蚴(拉丁学名:plerocercoid)是假叶目绦虫(如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阶段,其俗名又称“丝绦蚴”(sparganum)。与其他绦虫幼虫不同,全尾蚴保留了完整的尾部结构,因此得名。
发育特征
与其他幼虫的区别
术语规范 中文术语“全尾蚴”更贴合拉丁原义,而“中绦期”“续绦期”等旧称因表意模糊已逐渐被弃用。
全尾蚴是假叶目绦虫感染宿主的关键幼虫形态,其结构完整性和发育特性在寄生虫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如需进一步了解绦虫分类或生活史,可参考寄生虫学专业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