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颧突(zygomatic process)是人体颅面骨骼系统中的重要解剖结构,指颧骨向侧面延伸形成的骨性突起。该结构由三部分构成:颧骨颞突(与颞骨相连)、颧骨上颌突(与上颌骨连接)以及颧骨眶突(构成眼眶下缘)。在功能层面,颧突不仅参与构成面部轮廓,还为咬肌等咀嚼肌提供附着点,同时承担外力冲击时的应力分散作用。
根据《格氏解剖学》临床版记载,颧突的骨性连接形成了颧弓这一重要结构,其形态变异可能影响面部神经血管束的走行。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解剖学术语数据库Terminologia Anatomica(TA)将其归类于A02.1.14.008编码,定义为"颧骨向外侧延伸的板状突起"。临床影像学研究显示,正常成人颧突的平均水平投影角度为125±5度,这一参数在颌面外科手术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颧突(zygomatic process)是解剖学中与颧骨相关的结构术语,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解释。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说明:
颧突主要指颧骨向外的骨性突起,常见于以下两类描述:
中国古人类化石(如北京直立人、山顶洞人等)普遍呈现颧骨高且前突的特征,这一特点延续至新石器时代及以后的东亚人群。例如,北京直立人颧骨高度达65毫米,区别于非洲和欧洲人种()。
若颧突异常突出或近期变化,可能与以下原因相关:
颧突过高若影响美观,可通过削骨手术或颧骨内推术调整。手术需由专业医生根据面部比例设计,以改善菱形脸等外观问题()。
颧突既指颧骨的正常骨性突起,也包含人类学中的群体特征。若为病理性或美容需求,建议结合医学检查与专业咨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