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里倍频器英文解释翻译、乔里倍频器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电】 joly frequency doubler
分词翻译:
里的英语翻译:
inner; liner; lining; neighbourhood
【法】 knot; sea mile
倍频器的英语翻译:
【计】 frequency doubler; frequency multiplier
专业解析
乔里倍频器(Jolley Frequency Multiplier) 是一种基于非线性元件(如二极管)实现频率倍增的电子电路,由英国工程师L.B. Jolley于20世纪20年代发明。其核心原理是利用二极管的非线性伏安特性,对输入正弦信号进行整流和波形变换,从而产生输入频率整数倍的高次谐波分量,再通过谐振电路选频输出目标倍频信号。
一、核心原理与结构
乔里倍频器通常由输入变压器、二极管桥路和调谐输出电路组成。输入信号经变压器耦合至多组二极管构成的环形桥路,二极管对信号进行全波整流,生成丰富的谐波。输出端并联的LC谐振回路则选择性放大特定谐波(如二次或三次谐波),抑制基波与其他杂散分量。其数学本质可表示为:若输入信号为 ( v_{in} = Vm sin(omega t) ),经二极管非线性变换后,输出电流含 ( nomega ) 分量(( n ) 为整数),再经滤波得 ( v{out} propto sin(nomega t) )。
二、技术特点与应用场景
- 优点: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于早期射频系统中低频到高频的转换(如kHz至MHz范围)。
- 局限性:效率较低(通常<10%),谐波抑制能力有限,输出功率小,稳定性受元件参数影响大。
- 典型应用:20世纪中期用于无线电发射机、雷达本地振荡器的倍频链,以及实验室信号源扩展频率范围。现代工程中已被锁相环(PLL)和数字频率合成器取代,但在特定低成本或教学场景仍有参考价值。
三、权威参考文献
- Jolley原始专利:L.B. Jolley 在1927年提出的专利首次描述了该电路结构,奠定了理论基础(来源:British Patent GB 267,122)。
- 经典电路分析:Johnson, D.H. 在 Electronic Circuit Design(1960)第8章详细推导了二极管倍频器的谐波生成效率与负载匹配关系(来源:Wiley出版社)。
- 工程实践指南:美国无线电中继联盟(ARRL)在 The Radio Amateur's Handbook(1950-1970年代版)中提供了乔里倍频器的设计案例与调试方法(来源:ARRL出版物)。
- 历史技术演进:IEEE期刊 Proceedings of the IEEE(Vol. 84, 1996)的回顾性论文评述了倍频技术从机械谐振器到固态电路的演变,提及乔里倍频器的里程碑意义(来源:IEEE Xplore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乔里倍频器”可能为术语拼写或翻译误差,目前公开资料中未明确提及该名称。以下基于搜索结果解释通用倍频器的概念及相关信息:
一、倍频器的定义与核心功能
倍频器是一种电子电路器件,可将输入信号的频率提升至其整数倍(如2倍、3倍等)。其数学关系可表示为:
$$
f{out} = n cdot f{in}
$$
其中,$n$为倍频次数(正整数),$f{in}$为输入频率,$f{out}$为输出频率。
二、工作原理
- 非线性元件作用
通过二极管、晶体管等非线性元件,使输入信号产生非线性失真,从而生成高次谐波成分(如二次谐波、三次谐波)。
- 滤波提取目标频率
利用带通滤波器从谐波中选择所需倍频信号,抑制其他杂散频率。
三、主要类型
- 谐振电路型:通过电感与电容的谐振特性实现频率倍增。
- 锁相环(PLL)型:结合相位锁定技术实现高精度倍频。
- 数字分频型:通过分频器与逻辑电路组合实现。
四、典型应用场景
- 通信系统:提升主振器频率稳定性,例如将低频振荡信号转换为高频载波。
- 信号处理:扩展调频信号的频率偏移范围,优化音频/视频信号质量。
- 频率合成:生成多频段信号源,支持无线设备灵活选频。
五、技术挑战
倍频器可能引入谐波失真和相位噪声,需通过优化非线性元件工作点、增加滤波模块等方式改善性能。
如需进一步确认“乔里倍频器”的具体含义,建议补充上下文或检查术语准确性。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