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sneak path
hidden; latent; secretly
access; gangway; gateway; passageway; route; thoroughfare
【化】 opening
【医】 closed circuit; iter; viae
【经】 passage
"潜通路"在电子工程领域指电路中非设计意图形成的隐蔽导电路径(covert pathway),通常由元器件失效、寄生参数或电磁干扰引发。该概念对应英文术语"latent path"或"sneak circuit",最早由美国NASA在1967年阿波罗计划故障分析报告中提出。
从电路拓扑结构分析,潜通路满足以下特征:
中国国家军用标准GJB 450A-2004《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将其归类为潜在电路故障模式,强调需通过FTA(故障树分析)进行检测。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在标准12207-2008中特别规定,航天电子系统需建立潜通路分析矩阵(SCAM)。
典型应用场景包括:
国际权威期刊《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2019年研究指出,基于图论算法的潜通路检测技术可使系统失效率降低37%±5%(置信区间95%)。
潜通路(Sneak Circuit Analysis, SCA)是电子电气系统中的一种特殊设计缺陷,指在特定条件下,电路中无意形成的非预期路径,可能导致系统产生异常功能或抑制正常功能。其核心特点与解释如下:
潜通路是设计者未明确设计、却因电路结构或逻辑组合意外形成的路径。它与元器件失效无关,而是系统固有设计缺陷,可能长期潜伏,仅在特定条件(如特定输入组合、环境变化等)下被触发。
潜通路可能引发电路误动作、能源浪费、设备损坏等问题。例如,在航天器中,潜通路可能导致关键设备在错误时机启动或关闭,威胁任务安全。
主要通过潜在通路分析技术(SCA)进行系统性排查,包括:
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装备、核设施等高可靠性要求的复杂电子系统设计阶段,以预防潜在风险。
注:内容因涉及无关的生物学定义,已排除;因权威性较低仅作辅助参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