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黄英文解释翻译、蒲黄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pollen typhae; typha
分词翻译:
黄的英语翻译:
yellow
【医】 flavo-
专业解析
蒲黄(Pú Huáng)是传统中药学术语,指香蒲科植物(如狭叶香蒲 Typha angustifolia L. 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其汉英词典释义及专业解析如下:
一、术语定义与英文对应
蒲黄
- 英文译名:Cattail Pollen
- 植物来源:香蒲科植物花粉,经筛取、干燥而成。
- 性状描述:黄色细粉,质轻,易飞扬,手捻有滑腻感。
二、词源与命名解析
- “蒲”:指香蒲属植物(Typha),多生于水泽湿地。
- “黄”:形容花粉的鲜黄色泽,源于其天然色素(如黄酮类化合物)。
- 典籍记载: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称其“利小便,止血,消瘀”。
三、药用价值与典籍依据
-
功效
- 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崩漏等出血症,能缩短凝血时间。
- 化瘀:治疗产后瘀痛、跌打损伤,促进血液循环。
- 利尿通淋:缓解小便不利、淋证涩痛(《本草纲目》载其“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
-
现代研究
- 主要含黄酮类(如异鼠李素)、甾醇及有机酸,具抗炎、抗氧化活性。
- 临床用于妇科出血、高脂血症辅助治疗(《中华本草》收录)。
四、权威参考文献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明确蒲黄基源、性状及质量标准。
- 《中药大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详述其药理与应用。
- Flora of China:香蒲属植物分类学依据。
(注:因未搜索到可引用网页,参考文献仅标注典籍名称,未提供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蒲黄是一种传统中药材,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解释其定义、功效及临床应用:
一、定义与来源
蒲黄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学名:Typha angustifolia L.)、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主产于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夏季采收雄花序晒干后碾轧筛取花粉制成。
二、性味归经
三、功效与主治
-
止血
炒炭后收敛性强,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等症,尤其适合虚实夹杂的出血。
-
化瘀
生用可活血通经,治疗经闭痛经、胸腹刺痛、跌打肿痛,妇科常用(如《和剂局方》失笑散)。
-
通淋
利尿通淋,缓解血淋涩痛,常配伍生地黄、冬葵子。
四、药理作用
- 双向调节凝血:低浓度促凝,高浓度抗凝。
- 心血管保护:抗心肌缺血、降血脂、防止动脉硬化。
- 其他:兴奋子宫平滑肌、增强免疫力、抗炎。
五、应用方法
- 内服:煎服5~10g(包煎),外用适量敷患处。
- 炮制区别:
六、注意事项
- 孕妇慎用(因其活血作用可能引发宫缩)。
- 避免与M胆碱受体激动药(如乙酰胆碱)及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联用。
七、古籍记载
《本草纲目》称蒲黄“止血行血,消瘀通淋”,《日华子本草》记载其治妇人带下、血癥等症。
附:现代临床扩展
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改善心肌缺血)、溃疡性结肠炎(抗炎止血)、拔牙后出血等。
以上内容综合自权威药典及临床研究,如需完整文献可参考标注的网页来源。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