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 parallel-rod oscillator
of equal rank; parallel; parallelism; range; simultaneous
【电】 parallel
bar; mallet; stick; wand; good
【化】 bar; rod
【医】 agitator; oscillator
在体操器械术语中,“平行棒振荡器”指运动员在平行杠(parallel bars)上通过肩部驱动、重心控制实现的连续摆动技术。该动作属于男子竞技体操的核心训练内容,其力学原理符合角动量守恒定律:
$$ L = Iomega $$
其中$L$为角动量,$I$为转动惯量,$omega$为角速度。运动员通过屈髋角度调整转动惯量,从而控制摆动幅度(来源:国际体操联合会技术手册第12.3章)。
标准动作包含三个阶段:前摆阶段通过髋关节屈曲增加转动惯量,最高点利用肩带肌群发力启动回摆,下落阶段通过伸髋减小转动惯量实现加速。世界顶级运动员如李小鹏在2003年世锦赛的成套动作中,该技术可产生超过2000牛·米的肩关节扭矩(来源: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2004年第6期)。
国际体操评分规则要求,完整振荡周期中髋关节角度需保持160°-180°范围,任何低于150°的屈髋将被扣除0.3分(来源:FIG 2024版男子体操器械评分细则)。
关于“平行棒振荡器”这一术语,目前可查的公开资料中并未提供直接对应的专业解释。结合现有信息,可尝试从以下角度进行推测性分析:
基础概念解析
根据振荡器的定义(),它是一种通过正反馈电路将直流电转换为特定频率交流信号的装置,核心功能是产生稳定波形。常见类型包括电感电容振荡器、晶体振荡器等。
“平行棒”的可能含义
潜在应用场景
此类结构可能用于早期无线电设备或特殊测量仪器中,利用平行导体的分布参数(如电感、电容)实现谐振。但需注意,现代主流振荡器多采用集成电路或晶体元件。
建议:若该术语来自特定文献或领域,请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进一步分析。目前推荐参考通用振荡器分类(如中按结构或波形划分的类型)进行对比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