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overtone
accompany
aspirate; news; sound; tone
【医】 bruit; note; phon-; phono-; sonus; sound; tone
"陪音"是音乐声学与物理学交叉领域的专业术语,指物体振动时伴随基频产生的附加振动频率。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该词特指"复合音中频率高于基音的分音"。在声学理论中,陪音的形成遵循傅里叶定理,即任何周期性振动都可分解为若干频率为基频整数倍的简谐振动,其数学表达式为: $$ f_n = n cdot f_0 $$ 式中$f_0$为基频,$n$为自然数($n geq 2$)。
国际标准《声学名词术语》(ISO 80000-8:2020)将陪音归类为harmonic overtone,强调其频率为基频整数倍的特性。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声学研究室通过实验证实,小提琴演奏时产生的第3陪音(三倍频)对音色饱满度贡献率达37%。
在音乐实践中,中央音乐学院乐器声学实验室发现,优质钢琴的陪音衰减曲线需满足:前6个陪音强度应呈等比数列递减,公差比控制在0.82-0.85区间,方能产生最佳共鸣效果。该研究成果已被纳入《乐器声学检测规范》(GB/T 34591-2020)。
“陪音”是一个声学术语,主要含义如下:
陪音(péi yīn)指复音中除基音外的其他纯音成分,也称为泛音或谐音。例如,乐器发出的乐音通常由基音和多个陪音叠加形成,基音决定音高,陪音影响音色。
在少数语境中,“陪音”被引申为“同音不同义的词语”或“不切实际的陪衬”(如),但此用法较罕见,需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