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龈口炎英文解释翻译、疱疹性龈口炎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herpetic gingivostomatitis
分词翻译:
疱疹的英语翻译:
bleb; herpes
【医】 emphlysis; herpes
龈口炎的英语翻译:
【医】 gingival stomatitis; gingivostomatitis
专业解析
疱疹性龈口炎(Herpetic Gingivostomatitis) 是一种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 引起的急性口腔感染,主要影响牙龈和口腔黏膜。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
定义与病原体
疱疹性龈口炎是HSV-1原发感染的典型表现,常见于婴幼儿和青少年。病毒通过接触传播(如唾液、疱疹液),潜伏期约2-12天。感染后病毒可潜伏于神经节,后续可能复发(如唇疱疹)。
-
临床表现
- 牙龈症状:牙龈明显红肿(龈炎)、易出血,表面可出现小溃疡。
- 口腔黏膜症状:口腔内(颊、舌、腭等)出现成簇小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或溃疡,伴剧烈疼痛、流涎、拒食。
- 全身症状:发热(可达40℃)、淋巴结肿大、烦躁不安,病程约7-14天。
-
诊断与治疗
临床依据特征性表现诊断,实验室检测(如病毒培养、PCR)可确诊。治疗以支持为主:补液、镇痛(如对乙酰氨基酚)、局部麻醉剂漱口。重症或免疫缺陷者可用抗病毒药(阿昔洛韦)。
术语对照与来源
- 中文:疱疹性龈口炎(pào zhěn xìng yín kǒu yán)
- 英文:Herpetic Gingivostomatitis(/hɜːrˈpɛtɪk ˌdʒɪndʒɪvoʊstoʊməˈtaɪtɪs/)
- 缩写:HGS
权威参考来源
-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 单纯疱疹病毒
- 梅奥诊所 - 口腔溃疡(涵盖病毒性口炎)
- 美国国家牙科和颅面研究所 (NIDCR) - 口腔疾病指南
网络扩展解释
疱疹性龈口炎是一种由单纯疱疹病毒(主要为HSV-1型)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多见于婴幼儿和儿童,临床以口腔黏膜水疱、糜烂和疼痛为主要特征。以下是综合多来源信息的详细解析:
1.定义与病因
疱疹性龈口炎属于原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表现。病毒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如唾液、共用餐具),感染后潜伏期约4-7天,随后引发急性症状。
2.典型症状
- 口腔表现:初起为成簇小水疱,针尖大小,疱壁薄易破溃,形成不规则糜烂或浅溃疡,常见于牙龈、硬腭、舌等部位。
- 全身症状:发热(可达38-40℃)、咽喉肿痛、淋巴结肿大,婴幼儿可能出现拒食、烦躁。
- 病程:约7-14天自愈,但病毒可潜伏于神经节,免疫力下降时复发(表现为唇疱疹)。
3.易感人群
- 高发年龄:多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尤其是1-3岁婴幼儿。
- 成人感染:免疫力低下者也可能发病,但症状较轻。
4.治疗原则
- 抗病毒药物:首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核苷类药物,早期使用可缩短病程。
- 局部护理: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或1%新洁尔灭溶液清洁口腔,缓解疼痛并预防继发感染。
- 对症支持:退热、补液,避免刺激性饮食。
5.预防措施
- 保持口腔卫生,定期消毒儿童餐具。
- 避免接触患者疱疹液体或唾液,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提示:若患儿出现持续高热或脱水症状,需及时就医。复发性唇疱疹可通过增强免疫力降低发作频率。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