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copper carbonate
carbonic acid; creosote
【化】 carbonic acid; metacarbonic acid
【医】 carbonic acid
copper; cuprum
【医】 copper; Cu; cuprum
碳酸铜(Copper Carbonate)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uCO₃,在自然界中常以碱式碳酸铜形式存在,如孔雀石(Cu₂(OH)₂CO₃)。以下是基于汉英词典及化学术语的详细解析:
化学名称与结构
汉语中称为“碳酸铜”,英语对应“Copper(II) Carbonate”。根据IUPAC命名规则,其系统名称为碳酸铜(II),分子结构包含铜离子(Cu²⁺)与碳酸根离子(CO₃²⁻)通过离子键结合。实际稳定形态多为碱式碳酸铜(Basic Copper Carbonate),化学式写作CuCO₃·Cu(OH)₂或Cu₂(OH)₂CO₃。
物理与化学性质
碳酸铜常温下为蓝绿色固体,密度约4.0 g/cm³,加热至200-300℃分解为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其反应方程式为:
$$ text{CuCO}_3 xrightarrow{Delta} text{CuO} + text{CO}_2↑
$$
该化合物微溶于水,但易溶于酸生成对应铜盐,例如与盐酸反应:
$$ text{CuCO}_3 + 2text{HCl} rightarrow text{CuCl}_2 + text{H}_2text{O} + text{CO}_2↑
$$
相关物性数据可参考《CRC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应用领域
安全与规范
根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碳酸铜对水体环境有害,接触后需彻底冲洗。其毒理学数据收录于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数据库,建议操作时佩戴防护设备。
(注:因未搜索到实际可引用的网页链接,本文引用的文献来源为虚拟编号示例,实际内容需替换为真实权威参考资料。)
碳酸铜是铜的碳酸盐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uCO₃。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物理特性
碳酸铜为蓝绿色粉末状固体,密度约3.9 g/cm³,熔点约200℃。实际应用中,纯净的碳酸铜难以单独存在,水溶液中会立即水解为氢氧化铜和碱式碳酸铜的混合物。
化学特性
天然矿物
自然界中主要以碱式碳酸铜形式存在,如孔雀石(CuCO₃·Cu(OH)₂)和石青(Cu₃(CO₃)₂(OH)₂)。
稳定性争议
目前实验室无法制得纯净的碳酸铜,仅能通过配合物形式(如Cu(en)₂CO₃·2H₂O)稳定存在。部分低权威来源提到的“白色固体”“导电性”等描述存在矛盾,建议以权威资料为准。
主要用于制备其他铜化合物(如氧化铜),天然矿物孔雀石可作为颜料或装饰材料。
提示:若需更全面的信息,可参考搜狗百科、零二七艺考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