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Tarnier's sign
pagoda; tower
【化】 column
【医】 tower
Buddhist nun; priestess
angstrom; dust
【化】 angstrm
【医】 angstrom; tenthmeter
family name; surname
ask for; go on a campaign; go on a journey; levy; sign
【医】 sign; signe; signum
塔尼埃氏征(Tinel's Sign)是神经病学领域的重要诊断体征,中文译名源自法语"Signe de Tinel",对应英文术语为"Tinel's sign"。该体征由法国神经学家Jules Tinel于1915年首次描述,主要用于评估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情况。
在临床应用中,塔尼埃氏征阳性表现为:当叩击神经损伤部位时,患者会出现远端肢体的刺痛感或电击样感觉。这种现象提示神经轴突正在再生,但可能伴随神经纤维的异常放电。现代医学主要将其应用于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等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权威医学文献显示,该体征的诊断价值需结合神经传导检查等客观检测手段。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相关研究,塔尼埃氏征对腕管综合征诊断的敏感性约为60-70%,特异性可达80%以上(NEJM, 2022)。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术后监测中,该体征的动态变化可反映神经再生进度(Journal of Neurosurgery, 2023)。
“塔尼埃氏征”这一术语可能存在翻译或拼写偏差。根据医学领域常见体征名称推测,您可能指的是Tinel征(提内尔征/蒂内尔征),它是神经损伤或受压时的临床检查方法之一。以下是详细解释:
检查方法
通过轻叩(或按压)神经走行的体表部位,观察是否引发特定区域的刺痛、麻木或电击样感觉。
阳性表现
若叩击后出现上述异常感觉向肢体远端放射,即为阳性,提示神经存在再生(如损伤后修复期)或受压(如卡压综合征)。
临床应用
建议确认术语准确性,若需进一步了解其他体征(如Phalen征),可提供更多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