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13核磁共振英文解释翻译、碳-13核磁共振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carbon-13 magnetic resonance (13CMR)
分词翻译:
碳的英语翻译:
carbon
【化】 carbon
【医】 C; carbon; carboneum
核磁共振的英语翻译:
【化】 NM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专业解析
碳-13核磁共振(Carbon-13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简称¹³C NMR)是一种基于碳-13同位素核自旋特性的光谱分析技术。碳-13是碳元素中唯一具有自旋量子数(I=1/2)的稳定同位素,其天然丰度约为1.1%。在外加静磁场中,碳-13原子核会吸收特定频率的射频能量,发生能级跃迁,通过检测这种共振信号可解析分子中碳原子的化学环境及结构信息。
该技术的核心原理包括:
- 化学位移:不同化学环境中的碳原子因电子云分布差异,会产生特征性的化学位移值(单位ppm),例如羰基碳(C=O)的化学位移通常在160-220 ppm范围内。
- 自旋-自旋耦合:相邻碳或氢原子核的相互作用会分裂共振峰,提供空间结构线索,如¹³C-¹H耦合常应用于立体化学分析。
在应用中,碳-13 NMR广泛用于:
-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例如药物分子中手性碳的确认(来源: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 代谢物分析:追踪¹³C标记底物在生物体内的转化路径(来源: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参考文献:
-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IUPAC). Compendium of Chemical Terminology (Gold Book).
- Silverstein, R. M. Spectrometric Identific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Wiley.
网络扩展解释
碳-13核磁共振(Carbon-13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C13 NMR)是一种基于碳-13同位素的核磁共振技术,主要用于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以下是详细解释:
1.碳-13同位素的基本性质
- 碳-13是碳元素的一种稳定同位素,自然丰度约为1.1%(远低于碳-12的98.9%)。其原子核具有自旋量子数(I=1/2),因此能产生核磁共振信号。
2.核磁共振(NMR)的原理
- 核磁共振通过外加磁场使原子核自旋能级分裂,当用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激发时,原子核吸收能量发生跃迁,随后释放能量并产生信号。这些信号经分析可反映分子中原子核的化学环境。
3.碳-13 NMR的特点
- 灵敏度较低:因自然丰度低,需更高浓度样品或更长时间扫描。
- 化学位移范围广:可区分不同化学环境的碳原子(如羰基、甲基等),提供更详细的结构信息。
- 与氢谱互补:常与氢谱(H1 NMR)结合使用,全面解析分子结构。
4.应用领域
- 有机化学:确定复杂分子(如天然产物、药物)的碳骨架结构。
- 生物化学:研究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构象变化。
- 材料科学:分析高分子材料的组成和排列方式。
5.与其他检测方法的区别
- 与碳-13呼气试验对比:碳-13呼气试验(如检测幽门螺杆菌)利用的是同位素标记代谢物,通过质谱仪检测呼气中的碳-13含量,而C13 NMR则是通过核磁共振信号分析分子结构,两者原理和应用场景不同。
如需进一步了解碳-13在医学检测中的具体应用(如幽门螺杆菌检测),可参考相关医学文献或临床指南。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