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Xanthium japonicum Willd
苍耳(学名:Xanthium strumarium)是菊科苍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英文通称cocklebur。其名称源自果实表面密布的钩状刺,形似古代武器"狼牙棒",《本草纲目》记载"其叶形如枲麻,子壳有刺"(来源:《本草纲目·草部》卷十五)。该植物茎直立,高30-100厘米,叶片三角状卵形,边缘具不规则锯齿。果实为瘦果,外包具钩刺的总苞,易附着动物皮毛传播,这使其成为全球性的入侵物种,据美国农业部植物数据库显示,其原产地为欧亚大陆,现已在北美、澳洲等地广泛归化(来源:USDA Plants Database)。
在中医药领域,苍耳子(干燥果实)被收录于《中国药典》,具有散风寒、通鼻窍功效,常用于治疗鼻炎、风湿痹痛。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其含有的苍耳苷具有抗炎活性,但需注意全株含毒蛋白苍耳毒苷,误食可致肝肾损伤(来源:《中华本草》第21卷)。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的研究报告指出,苍耳在全球30多个国家被列为有害杂草,其分泌的化感物质会抑制周边作物生长(来源:Kew Science Bulletin 2021)。
作为生态入侵案例,澳大利亚农业部门监测数据显示,单株苍耳可产5000粒种子,在牧场中易导致绵羊毛质下降,每年造成数百万澳元经济损失(来源:Australian Weeds Database 202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该植物最早见于《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的记载,汉代郑玄注疏认为芣苢即指苍耳(来源:《毛诗正义》卷三)。
“苍耳”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苍耳是菊科苍耳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学名Xanthium sibiricum,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及东亚地区,常见于荒野、田边等环境。其名称来源于果实表面的钩刺,形似耳廓,颜色苍绿,故称“苍耳”。
苍耳全株可入药,不同部位功效各异:
苍耳含毒性成分,需炮制后使用,孕妇忌服。民间亦用其植株制作农药或工业用油。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中医典籍或植物学资料(如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