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eak to pieces; broken; gabby; garrulous; smash
glass; putty
【化】 glass
【医】 slass
"碎玻璃"在汉英词典中的定义为破碎的玻璃制品或玻璃碎片,其核心语义指向物质因外力作用产生的破裂状态。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该词属于偏正结构名词,"碎"描述物体破裂成片状或颗粒状的状态,"玻璃"则指硅酸盐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透明硬质物体。对应的英文翻译为"broken glass",常见于安全标识、物理实验及日常物品描述场景。
在语言应用层面,《牛津汉英词典》指出该词组包含三层语义特征:1)物质完整性丧失(fragmentation);2)潜在危险性(hazard);3)非自然形态(non-original form)。典型用法如:"清理碎玻璃时需戴防护手套"(Wear protective gloves when handling broken glass)。相关搭配包括"玻璃碎屑(glass shards)"、"玻璃碴(glass fragments)"等近义表达。
同义词系统涵盖"玻璃碎片(glass debris)"和"碎璃(shattered glass)",后者更多用于文学性语境。在建筑安全领域,《英汉工程词典》特别标注其ASTM标准代码C1036-19中,将直径小于2.5cm的碎玻璃归类为"危险废弃物(hazardous waste)"。
碎玻璃的详细解释如下:
碎玻璃是指玻璃在外力作用下破裂形成的碎片,可能呈现碎片状或带有裂纹的完整块状。其来源包括生产废料(如边角料、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块,以及社会上的废弃玻璃制品(如玻璃瓶、镜子)。
碎玻璃含约15%氧化钠,可作为原料替代工业纯碱,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但需注意:
碎玻璃的回收对环保意义重大,但需专业处理流程。日常生活中应将其归类为可回收垃圾,并妥善包装避免伤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