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树(sōng shù)是汉语中表示常绿针叶乔木的通用名词,对应英文为"pine tree",植物学分类属于松科(Pinaceae)松属(Pinus)。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其核心定义为"树干挺拔,叶呈针状,结球果的常绿乔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树被赋予"岁寒三友"的象征地位,代表坚韧品格,《论语》即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经典表述。
从植物学特征分析,中国林业出版社《中国树木志》记载松树具有以下辨识特征:
在实用价值方面,松树被广泛应用于:
松树是松科松属植物的统称,属于常绿乔木或灌木,在全球分布广泛,尤其在温带和寒带地区。以下从多个角度综合解释其含义:
形态特征
松树树冠多呈金字塔形,枝条轮生或螺旋排列,针状叶常成束生长(2、3、5枚一束)。球果成熟后木质化,种鳞张开释放种子。根系发达,茎干直立且含松脂,部分种类如马尾松可高达数十米。
生长习性
松树耐寒、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强,喜光照和凉爽气候,自然生长多见于山区阴坡。其常绿特性使其四季保持枝叶繁茂。
精神寓意
成语“松树”比喻坚韧不拔、心胸开阔,象征在逆境中坚守立场,如同松树挺立风雨。传统文化中,松树与竹、梅并称“岁寒三友”,代表高洁、长寿和不屈精神。
景观价值
中国黄山、泰山等风景区以松树闻名,其苍劲树姿和长寿特性(已知最古老松树树龄达6000年)成为自然与人文景观的重要元素。
经济用途
松木广泛用于建筑、家具;种子可食用或榨油;松脂可提炼松香、松节油,用于工业和医药。
药用价值
松针含降血压成分,松脂和松节油亦有消炎镇痛作用。
全球约80余种松树,中国分布22种10变种,包括马尾松、油松、华山松等,是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热带地区如菲律宾也有松树分布。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汉典、搜狗百科等来源(综合、4、6)。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