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conariohypophysial tract
pinecone
hypophysis; pituitary
【医】 appendices suprasphenoidalis; appendix cerebri; colatorium
glandulae basilaris; hypophysis; hypophysis cerebri; master glands
pituitarium; pituitary; pituitary appendage; pituitary bo***s
pituitary glands; somatic center
bind; bundle; colligate; faggot; fagot; restrain; sheaf; tie; truss
【计】 beam
【医】 beam; bundle; Fasc.; fasciculi; fasciculus; fasicle; tract; tractus
【经】 bundle
松果垂体束(Pineal-Hypophyseal Tract)是神经解剖学中描述松果体与脑垂体之间功能性连接的神经传导通路。该结构在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和昼夜节律中具有重要作用。
从解剖学角度看,松果垂体束包含两类纤维:一类是来自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神经投射,另一类为松果体细胞分泌的褪黑素通过脑脊液扩散至垂体的化学通路。这种双重传导机制使松果体能调控垂体前叶的促性腺激素释放,并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周期。
生理功能上,该束通过光信号-褪黑素轴实现昼夜节律同步。视网膜接收的光信号经视网膜下丘脑束传递至松果体,调节褪黑素合成,继而通过垂体影响全身内分泌腺活动。这种调节机制在季节性繁殖动物中表现尤为显著。
临床医学中,松果垂体束功能障碍与睡眠障碍、季节性情感障碍密切相关。磁共振成像研究显示,该通路的形态学异常可能导致青春期提前或延迟等内分泌疾病。
权威参考资料:
关于“松果垂体束”这一术语,目前存在可能的混淆或表述误差。根据现有资料分析:
术语辨析
医学解剖学中并无“松果垂体束”的明确定义。松果体(松果腺)和垂体(脑垂体)是位于脑部的两个独立内分泌腺体,功能与结构均不同。推测用户可能指以下两种结构之一:
松果体的神经调控机制
根据内容,松果体细胞受颈上交感神经节发出的神经末梢支配,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调节其昼夜节律功能。这一通路可能被误称为“松果垂体束”,但更准确的描述应为“交感神经-松果体通路”。
建议:若需进一步了解松果体或垂体的具体神经连接,可参考权威神经解剖学资料,或确认术语的正确性(如下丘脑-垂体束、松果体交感神经支配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