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paragnosis; postmortem diagnosis
"死后诊断"(postmortem diagnosis)是指通过尸检、病理学检查及实验室分析等手段,在患者死亡后确定其确切死因或明确生前未能确诊的疾病的过程。该术语在医学领域具有明确的临床与法医学意义,常用于补充临床诊断的不足或解决法律纠纷。
从汉英词典角度解析,其英文对应词为"postmortem diagnosis",其中"postmortem"源自拉丁语,意为"死后","diagnosis"指通过系统方法得出结论的医学判断。该过程通常由病理学家或法医执行,结合组织学、毒理学及影像学技术(如虚拟尸检)综合分析。
权威医学文献表明,死后诊断包含三个核心环节:(1)尸体解剖发现异常病理改变;(2)实验室检测确认病原体或代谢物质;(3)综合临床病史重构疾病发展过程。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将其归类为"死亡原因溯源性医疗行为"。
在法律层面,我国《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24条明确规定,医患双方对死因有异议时,需通过尸检进行死后诊断。此类诊断结果可作为医疗责任判定与保险理赔的关键依据。
"死后诊断"指在个体死亡后,通过医学或法医学手段对其死因、病理变化等进行判断和分析的过程。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础定义
死后诊断是通过解剖、病理学检查等方式,判断死亡原因及疾病发展情况。与临床的"生前诊断"不同,其对象为已死亡个体,常见于法医学和兽医学领域。
与"死亡诊断"的区分
死亡诊断侧重临床确定主要致死疾病(如冠心病、脑出血等),而死后诊断更强调通过尸体检验揭示形态学或生物化学异常。
法医学领域
用于心源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等形态学变化不明显的案例。例如:通过检查眼玻璃体液等特殊手段辅助判断死因。
兽医学领域
在动物寄生虫病(如蠕虫病)中,通过剖解尸体收集虫体、观察寄生部位病理变化进行诊断。
形态学检查
包括肉眼观察器官病变、显微镜下组织病理分析。
生物化学检测
如检测玻璃体液电解质浓度变化,辅助推断死亡时间或病因。
系统性剖解法
针对动物尸体,采用全身性剖解或特定脏器检查以确定寄生虫感染情况。
如需进一步了解技术细节,可参考(法医学案例)和(兽医学方法)的原始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