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Sluder's neuralgia; Sluder's syndrome; sphenopalatine neuralgia
斯路德氏神经痛(Sluder's Neuralgia),又称蝶腭神经痛(Sphenopalatine Neuralgia)或斯路德综合征(Sluder's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头面部神经痛综合征,由美国耳鼻喉科医生格林菲尔德·斯路德(Greenfield Sluder)于1908年首次系统描述。该疾病主要表现为单侧面部剧烈、阵发性的疼痛,通常集中于鼻根、眼眶周围、上颌及上牙区域,可伴有同侧流泪、鼻塞、流涕等自主神经症状。其病因多与蝶腭神经节(位于鼻腔后外侧的翼腭窝内)的功能紊乱或炎症刺激有关。
疼痛特点
疼痛呈刀割样、烧灼样或电击样,发作突然,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常由特定触发点(如鼻黏膜刺激)诱发。典型疼痛区域沿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神经)分布,可放射至额部、颞部或颈部。
自主神经症状
因蝶腭神经节包含副交感神经纤维,发作时常伴同侧眼结膜充血、流泪、鼻黏膜水肿及流涕,易与丛集性头痛混淆,但无后者规律的生物钟发作特点。
诊断依据
临床诊断主要基于症状学(如Sluder提出的四大特征:单侧性、鼻眼区疼痛、自主神经症状、蝶腭神经节阻滞有效),并需排除鼻窦炎、三叉神经痛等其他疾病。诊断性蝶腭神经节阻滞(如利多卡因注射)若可缓解疼痛,具有重要鉴别意义。
斯路德氏神经痛的命名直接源于其发现者格林菲尔德·斯路德博士的贡献。他在20世纪初通过解剖研究与临床观察,首次将此类面痛归因于蝶腭神经节功能障碍,推动了头面部疼痛疾病的分类与治疗进展。现代研究认为该病属于“颅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范畴,与三叉神经-自主神经反射通路过度激活相关。
来源:经典医学文献(如Sluder G. Nasal Neurology: Headaches and Eye Disorders)、神经痛诊疗指南(国际头痛协会分类ICHD-3)、耳鼻喉科权威教科书(如Cummings Otolaryngology)。具体链接因平台限制无法提供,建议通过学术数据库(PubMed、UpToDate)检索关键词“Sluder's neuralgia”或“Sphenopalatine neuralgia”获取最新研究。
斯路德氏神经痛(Sluder's neuralgia)是一种罕见的头面部神经痛,以下为详细解释:
1. 定义与命名 该病由美国耳鼻喉科医生Greenfield Sluder于1908年首次系统描述并命名,因此又称Sluder综合征。其本质是蝶腭神经节(位于鼻腔后方的神经结构)受刺激引发的疼痛,属于周围神经疾病范畴。
2. 典型症状
3. 病因机制 目前认为可能的诱因包括:
4. 诊断与治疗 该病需与三叉神经痛等疾病鉴别,确诊常需结合鼻内镜检查或诊断性神经阻滞。治疗可采用药物(如抗癫痫药)、神经阻滞术或手术治疗,具体需根据病因制定方案。
相关术语:英文对应名称为Sphenopalatine Neuralgia,中文又称蝶腭神经痛或翼管神经痛。由于症状复杂且缺乏特异性检测手段,临床误诊率较高,建议出现类似症状及时就诊神经科或疼痛专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