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Phlebotomus major
large
become known; come out
硕大白蛉(学名:Phlebotomus chinensis)是双翅目白蛉科昆虫,属于重要的医学媒介生物。其名称在汉英词典中对应"Chinese sand fly"或"giant sand fly",主要特征及科学释义如下:
一、形态特征 体型较普通白蛉大,体长可达3.5毫米,体色呈灰黄色,具有细长口器与毛状触角。翅脉排列呈特定网状结构,腹部背板具有明显鳞片带,这些特征区别于其他蛉种。
二、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中国华北、西北地区,包括山西、陕西、甘肃等省份,在中亚干旱半干旱区域也有种群记录。多栖息于海拔800-2000米的丘陵地带,偏好黄土高原沟壑区。
三、医学重要性 作为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携带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该物种与我国20世纪50年代黑热病大流行存在直接关联。
四、生命周期
五、防控措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采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进行滞留喷洒,配合环境改造消除孳生地。个人防护建议使用细孔纱窗及驱避剂。
“硕大白蛉”是“白蛉”这一昆虫的形容性表述,指体型较大的白蛉种类。以下为综合解释:
基本定义
白蛉属双翅目毛蠓科白蛉亚科,是一类小型吸血昆虫,体长通常为1.5-4毫米。其体表密布细毛,呈灰黄或浅灰色,翅膀狭长,停息时呈45度竖立状。
“硕大”的潜在含义
生态与危害
分布与分类
中国已记录40余种白蛉,分属白蛉属、司蛉属等,分布范围覆盖全国,北方多见于5-8月。
提示:若需具体种类鉴定,需结合形态特征(如口甲、咽甲结构)或地区分布进一步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