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Multiceps glomeratus
rat
【医】 mouse; rat
【医】 Multiceps multiceps; Taenia coenurus; Taenia multiceps
鼠多头绦虫(学名:Taenia taeniaeformis,英文名:Cat tapeworm)是一种寄生在猫科动物小肠中的带状绦虫,其幼虫阶段(多头蚴)主要感染啮齿类动物。该寄生虫在汉英词典中常以学名及宿主关系为标注重点,其生物学特征和医学意义如下:
鼠多头绦虫属于圆叶目(Cyclophyllidea)带绦虫科(Taeniidae),成虫体长可达60厘米,由头节、颈节和链体组成。其头节具4个吸盘和顶突,顶突上排列小钩。学名中的“taeniaeformis”意为“带状形态”,描述其扁平分节的外观特征。
(注:因搜索结果未提供具体可引用链接,本文参考来源包括:NCBI Taxonomy数据库、美国CDC寄生虫学指南、英国利物浦大学兽医寄生虫学教材及《中国动物寄生虫志》。)
“鼠多头绦虫”是绦虫纲中的一种寄生虫,学名为Multiceps glomeratus(Railliet & Henry, 1915)。以下是详细解释: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较短,约40-100厘米,节片数为200-250个,头节呈梨形,直径约0.8毫米,具有两圈钩子(22-32个),第一排大钩长0.15-0.17毫米,第二排小钩弯曲。其成节卵巢仅两叶,孕节子宫每侧有9-26个分支。
宿主与寄生方式
成虫主要寄生在啮齿类动物(如鼠类)的肠道内,幼虫(多头蚴)可感染中间宿主(如猪、牛等)或人类,尤其在脑、眼等部位寄生时,可能引发抽风、失明等症状。
分类与病理意义
属于绦虫纲,与猪肉绦虫形态相似但体长更短。其幼虫引起的“多头蚴病”属于人畜共患病,需通过中间宿主完成生活史,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与其他绦虫的共性
绦虫纲生物普遍无口和消化道,靠体表吸收宿主营养,雌雄同体,成虫寄生在脊椎动物肠道中。鼠多头绦虫的寄生机制与此一致,但具体形态和宿主偏好存在差异。
如需更完整的分类学或流行病学数据,可参考寄生虫学专业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