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heteroprosopus; janiceps; janus
【医】 diprosopia; diprosopy
【医】 conjoined twins; double monster; duplicitas; duplicity; twin monster
双面联胎(英文:Craniopagus Twins)是连体婴儿的一种罕见类型,特指头部骨骼或脑组织相连的双胞胎,发生率约为1/2.5万至1/10万次妊娠。其形成原因为受精卵在胚胎发育早期(约第13-15天)未完全分离,导致共享部分颅骨、脑膜或脑实质。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分类,双面联胎可细分为:
现存医学文献显示,成功分离手术案例不足50例,术后存活率与神经血管共享程度直接相关。权威医学词典《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第33版明确将其定义为"颅骨连胎",并列为核心术语收录。
最新研究数据表明,此类病例中约60%为女性,且30%伴随先天性心脏病等复合畸形。世界卫生组织(WHO)2024年发布的《罕见出生缺陷诊疗指南》建议采用三维血管造影等术前评估技术提升手术成功率。
“双面联胎”是医学术语,对应的英文为janiceps(音标:英['dʒænɪseps],美['dʒænɪseps]),指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联体双胞胎畸形。其核心特征为两个胎儿的面部或头部相连,形成“双面”外观。具体解释如下:
定义与特征
双面联胎属于联体双胞胎的一种特殊类型,通常表现为两个胎儿共享部分头部或面部组织,可能包括共用颅骨、五官甚至大脑结构。这种畸形在胚胎发育早期因单卵双胞胎分离不完全导致。
医学分类
根据联体部位不同,联体双胞胎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胸部联胎、腹部联胎等)。双面联胎特指面部或头部相连的情况,属于颅部联胎(Craniopagus)的亚型。
形成原因
目前认为与胚胎分裂延迟有关,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或母体孕期异常相关。
相关术语扩展
除“双面联胎”外,医学文献中还会用“双颜面怪胚”等表述,但现代医学更倾向使用中性词汇如“联体畸形”或“联胎”以避免歧义。
此类病例极为罕见,存活率低,需通过产前超声或MRI检测发现。治疗依赖多学科协作,但分离手术风险极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