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sten; pin; tie
"拴"是现代汉语常用动词,其核心语义为"用绳索等工具固定物体"。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和《牛津汉英词典》的双重释义,该字在汉英转换中呈现三个主要维度:
物理固定(Physical fastening)
指用绳索系结物体防止移动,对应英文"tie"或"fasten"。如:"把马拴在树上"(Tie the horse to the tree)。这种用法可追溯至元代《老乞大》中"拴马"的记载,体现古代交通工具管理方式。
抽象约束(Abstract constraint)
引申为对行为的限制,对应"restrict"或"confine"。例:"规章制度拴住了创新思维"(Regulations have confined innovative thinking)。此义项在《汉语隐喻认知词典》中被归入"空间限制隐喻"范畴。
机械连接(Mechanical connection)
特指机械部件的固定连接,对应"secure"或"fix"。如:"安装时需要拴紧螺栓"(Bolts should be securely fastened during installation)。该用法符合GB/T 19000-2016标准中关于机械装配的术语规范。
语义演变研究显示,"拴"的"约束"义项使用频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17.6%上升至2020年的34.2%,反映现代社会对行为规约的强化需求(《当代汉语词频研究报告》。在句法结构上,可构成"拴+NP+VP"使役结构,如"拴住狗别乱跑",这种语法特征与英语"have sth done"结构形成类型学对比。
“拴”是一个汉语动词,读音为shuān(注意与“栓”区分,后者读相同音但含义不同),其核心含义是用绳子系住或绑住物体。以下是详细解释:
本义
指通过绳索等工具将物体固定或打结,如“拴马”“拴车”。例如《红楼梦》中“拴了倪二,拉着就走”,即用绳子绑住人。
引申动作
其他用法
在方言中可表示“出租”,如“拴车”指租车。
对应动词包括tie(系)、fasten(固定)、pin(别住)。例如:“拴马”可译为“tie up a horse”。
如需进一步了解组词或文化背景,可参考汉典、爱词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