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square
【经】 break even; expenses and receipts on balance; expenses balance receipts
"收支相抵"作为财务术语,在汉英词典中对应的核心概念是"break even",指企业或个人的总收入与总支出达到平衡状态。该术语最早见于清代黄六鸿《福惠全书》中"钱谷部"的赋税记载,现已成为现代财务管理和会计领域的基础概念。
从双语对照角度看,该短语包含三个语义层级:
在实务应用中,该概念常与"保本点计算"(break-even point calculation)相关联,其标准公式为: $$ BEP = frac{Fixed Costs}{Unit Price - Variable Cost per Unit} $$ 此公式被《管理会计实务指南》列为财务分析的基础工具。世界银行2023年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指出,全球83%的企业将收支平衡分析作为常规经营决策依据。
“收支相抵”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指在一定时期内,收入与支出相等,既无盈余也无亏损的状态。具体可从以下角度理解:
基本定义
指企业、个人或项目的总收入恰好等于总支出,净收益为零。例如:某月工资收入5000元,房租、生活费等支出总和也为5000元,即达到收支平衡。
经济学中的延伸含义
在厂商理论中,收支相抵点对应“盈亏平衡点”,即总收益=总成本时的产量。此时企业获得正常利润(包含在成本中),但经济利润为零。公式可表示为:
$$
TR = TC
$$
其中,TR为总收益,TC为总成本(含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应用场景
注意事项
会计意义上的“收支平衡”可能包含正常利润,而经济学中强调机会成本的覆盖。若仅覆盖显性成本(如原材料费用),则属于“会计平衡”,仍可能存在隐性亏损(如未计算自有资金利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