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tidal harbor
accept; bear; endure; recieve; stand; suffer
eat and flow; fluctuate; rise and fall; swing
【化】 fluctuation
【经】 fluctuation
damp; tide
【医】 tiae
influence; affect; impact; impress; sway
【计】 impact area
【医】 impression; influence
【经】 impact
haven; port
【经】 port; toll
受涨落潮影响的港口(Tidal Port)指地理位置处于潮汐活动显著区域,其水位、航道深度及船舶通航能力随月球与太阳引力产生的潮汐周期变化而波动的特殊类型港口。这类港口的运营需遵循潮汐规律,主要呈现三个核心特征:
周期性水位变化
港口每日经历2-4次潮汐循环,潮差可达数米(如中国钱塘江最大潮差8.93米)。此类港口需配置可调节系泊设备与分层装卸平台,以应对高低潮位差异。
通航窗口限制
大型船舶需在涨潮期间进出港,例如英国利物浦港利用潮汐周期制定"潮时表",日均有效通航时段约6-8小时。这种特性要求物流调度系统需与天文潮汐预测紧密结合。
双重防护体系
典型构造包含防波堤与潮闸双重结构,如荷兰鹿特丹港的Maeslantkering风暴潮屏障。这种设计既能抵御高潮侵袭,又可在退潮时保持航道基础水深。
此类港口在工程术语中对应"Tidal-Influenced Harbor",其运营标准在ISO 6810:2022《港口基础设施技术要求》第5.2章有专门界定,涉及潮汐补偿系数计算:
$$ Kt = frac{H{hw} - H{lw}}{D{min}} times 100% $$
其中$H{hw}$为平均高潮位,$H{lw}$为平均低潮位,$D_{min}$为设计船舶吃水深度。该公式被广泛应用于潮汐港口的泊位设计。
“受涨落潮影响的港口”指位于江、河入海口或沿海区域,受潮汐周期性水位变化直接作用的港口类型。这类港口的特点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定义与典型位置 这类港口多属于提到的河口港,位于江河入海段(如上海港),或直接建于潮汐作用明显的海岸线。其运营需考虑每日两次高潮和低潮的周期性变化。
二、潮汐带来的核心影响
船舶通航限制
潮差直接影响港口进出口能力:高潮时水深增加,利于大型船舶进出;低潮时可能暴露浅滩,限制通航时间。例如上海港需根据潮汐规律安排深吃水船舶过浅滩。
航道与码头设计
三、应对措施
示例:上海港作为典型河口港,受长江泄流与东海潮汐双重影响,其船舶进出需严格遵循“涨流约5小时,落流约7小时”的规律。
此类港口的运营效率与潮汐规律密切相关,需通过科学规划和动态管理实现安全与效益平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