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excited ion
accept; bear; endure; recieve; stand; suffer
arouse; dash; fierce; sharp; stimulate; surge; swash; violent
【建】 kinase
ion
【化】 ion
【医】 ion
受激离子(Excited Ion)是指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后形成的带电粒子(离子),其电子处于高于基态的能量状态。在物理学和化学中,这种状态通常由外部能量(如光子、电场或碰撞)激发产生,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
受激离子的形成依赖于量子能级结构:
$$ E{text{激发}} - E{text{基态}} = h u $$
其中 ( h ) 为普朗克常数,( u ) 为入射光频率。
氦氖激光器中的受激氖离子(Ne⁺)通过受激辐射放大光信号,产生相干激光。
核聚变装置中受激离子辐射的能量损失是约束等离子体的关键参数(参考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
囚禁离子量子比特(如Ca⁺)通过激光操控激发态实现量子门操作(见《自然·物理》期刊)。
注:以上链接为相关领域权威机构官网,可查询术语定义及实验数据。
“受激离子”是由“受激”和“离子”组合而成的术语,其含义需从两者的结合来理解:
离子
离子是指原子或原子团因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带电的粒子,分为正离子(失去电子)和负离子(获得电子)。这一概念在物理学和化学中广泛用于描述带电粒子的行为。
受激
“受激”指物质(如原子、分子或离子)吸收外界能量(如光、热或电场)后,其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的状态。这种状态称为激发态,具有较高能量且不稳定。
受激离子
结合两者,“受激离子”特指处于激发态的离子。其特点包括:
示例场景:在气体放电管中,施加电压会使气体分子电离形成离子,部分离子吸收额外能量成为受激离子,随后通过发光释放能量,产生可见光或特定光谱。
这一概念综合了电动力学和量子力学原理,是理解物质与能量相互作用的基础之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