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程序设计领域,"条件停机指令"(Conditional Halt Instruction)指处理器根据预设条件主动暂停运行的机器级指令。该指令通常包含状态寄存器检测逻辑,当标志位满足特定阈值(如溢出标志置1或计数器归零)时触发中断机制。
其技术实现可追溯至早期IBM System/360架构的"BCR"指令集,现代应用可见于ARM Cortex-M系列芯片的WFI(Wait For Interrupt)节能指令。根据《IEEE Standard for Microprocessor Assembly Language》(IEEE Std 694-1985),此类指令需同步更新程序状态字寄存器,并保留内存快照以便恢复执行。
工业实践中,Intel x86架构采用HLT指令实现条件停机,配合APIC(高级可编程中断控制器)完成电源状态切换,该技术细节记载于《Intel® 64 and IA-32 Architectures Software Developer’s Manual》第6章第9节。嵌入式系统领域,条件停机指令广泛用于低功耗设备的状态机控制,相关案例可参考ARM官方文档《Cortex-M4 Technical Reference Manual》的电源管理模块说明。
条件停机指令是数控编程中的专业术语,特指需要满足特定条件才会触发的程序终止指令。其核心特点和应用如下:
定义与功能 条件停机指令(如数控系统的M02代码),用于在加工程序完全执行完毕后自动停止机床运行。这种指令的停机动作必须满足"所有程序段已执行完毕"的前置条件,确保当前工件的完整加工。
与无条件停机的区别
应用价值 通过设置条件停机,可避免以下问题:
执行流程示例 当系统读取到M02指令时,会: ① 完成当前切削动作 → ② 执行后续辅助功能(如退刀) → ③ 关闭主轴和冷却液 → ④ 停止机床运行
需要特别注意:该术语在不同领域有歧义,如提到手机欠费停机属于通信服务术语,与工业控制无关。在数控编程场景下,应严格参照机床说明书使用相关代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