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ponema pallidum是什么意思,Treponema pallidum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基医] 梅毒螺旋体;苍白密螺旋体
例句
Treponema pallidum (causes syphilis).
梅毒螺旋体(造成梅毒)。
Treponema pallidum, all antigens, Rabbit anti -, Biotin.
梅毒螺旋体,全抗原,兔抗,生物素。
The host immune response to Treponema pallidum is so complicated.
宿主对梅毒螺旋体的免疫反应比较复杂;
Aim To search the best serological detection for Treponema Pallidum.
目的探求目前梅毒血清学试验的最佳选择。
Objective: To establish PCR assay for rapid detection of Treponema pallidum.
目的: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用于快速检测梅毒螺旋体。
专业解析
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是引起人类梅毒(Syphilis)的专性致病性螺旋体细菌。该名称源自其形态和染色特性:
-
学名解析:
- “Treponema”:源于希腊语,意为“旋转的线”,描述其细长、螺旋状的形态。这类细菌属于螺旋体目(Spirochaetales)密螺旋体科(Treponemataceae)。
- “pallidum”:源于拉丁语,意为“苍白的”,指该微生物对常规实验室染料(如革兰氏染色)着色不佳或难以着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显得“苍白”。
-
生物学特征:
- 形态:细长、螺旋状,长度通常为6-15微米,直径约0.1-0.2微米。有6-14个紧密、规则的螺旋。
- 运动:依靠位于细胞壁与外膜之间的内鞭毛(称为轴丝或周质鞭毛)进行旋转、弯曲和前后运动。
- 培养特性:是专性厌氧菌,但极其难以在体外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其生存和繁殖高度依赖宿主环境,通常通过接种家兔睾丸来维持和研究。
- 抵抗力:对外界理化因素(如干燥、热、冷、消毒剂)的抵抗力极弱,在体外生存时间很短。对青霉素高度敏感。
-
致病性与传播:
- 病原体:是梅毒的唯一病原体。梅毒是一种经典的性传播感染(STI),也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先天性梅毒)或极少数情况下通过血液传播。
- 致病机制:通过皮肤或黏膜的微小破损侵入人体,在局部繁殖,并通过淋巴系统和血液播散至全身。其致病性与其粘附宿主细胞、逃避宿主免疫应答(如抗原变异)以及诱导炎症反应的能力有关。
-
实验室诊断:
- 直接检测:在早期梅毒(如一期硬下疳、二期扁平湿疣)的病灶渗出液中,可用暗视野显微镜或镀银染色法直接观察到活动的苍白密螺旋体。
- 血清学检测:是主要的诊断方法。分为非密螺旋体试验(如RPR, VDRL,检测抗心磷脂抗体)和密螺旋体试验(如TPPA, FTA-ABS, EIA/CLIA,检测针对密螺旋体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两者通常联合使用进行诊断和疗效监测。
-
治疗与公共卫生:
- 治疗:青霉素G是各期梅毒的首选和最有效治疗药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多西环素、四环素或头孢曲松(需根据分期和临床情况选择)。
- 防控:主要通过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及时诊断和治疗感染者及其性伴侣、以及对孕妇进行筛查和治疗以防止先天性梅毒来实现。
权威参考资料来源:
-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 梅毒专题页:提供关于梅毒病原体、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全面、最新的官方指南和信息。
- 世界卫生组织 (WHO) - 性传播感染(包括梅毒)实况报道:提供全球视角下的梅毒负担、防控策略和公共卫生信息。
- 《临床微生物学手册》(Manu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微生物学领域的经典权威参考书,详细描述苍白密螺旋体的分类、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和实验室诊断方法。
- 《哈里森内科学》(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权威的内科学教科书,包含梅毒的详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发表关于梅毒流行病学、诊断技术、治疗研究和临床管理的重要综述和原创研究文章。
网络扩展资料
Treponema pallidum(苍白密螺旋体)是梅毒的病原体,属于螺旋体科密螺旋体属。以下是其详细解析:
1. 定义与生物学特性
该微生物是一种细长、螺旋状的厌氧菌,长度约5-20微米,宽度约0.15微米,两端尖锐且螺旋紧密。其结构包含柱形原生质体、内鞭毛和外膜,对干燥、高温及消毒剂敏感,但在湿润环境中可存活数小时。
2.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占95%以上),也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或血液传播。感染后潜伏期约3周至3个月,初期表现为硬下疳,后期可能引发全身多器官病变。
3. 检测方法
- 血清学检测:包括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如RPR试验)和特异性抗体检测(如TPPA试验)
- 直接镜检:通过暗视野显微镜观察病灶分泌物中的螺旋体
- 分子检测:PCR技术检测病原体DNA,适用于早期诊断
4. 临床意义
感染后机体产生两类抗体:
- 非特异性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用于疗效监测,治疗后滴度下降
- 特异性抗体(抗TP抗体):终身阳性,仅提示既往感染
5. 治疗与防控
首选青霉素类药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多西环素。防控需注重安全性行为、孕早期筛查及血液制品严格检测。
该病原体因抗原结构复杂,至今无法人工培养,实验室检测主要依赖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