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θʌndəstɔːmz/ 美:/'ˈθʌndərstɔːrmz/
雷雨
单数 thunderstorm
高中,GRE
n. [气象] 雷暴;[气象] 雷雨(thunderstorm的复数);雷暴雨
Individual cirrus cloud formations can be the remnants of anvil clouds formed by thunderstorms.
单独的卷云的形成可以通过雷暴砧状云形成的残余。
M: Only during thunderstorms, Sir.
玛:先生,只在雷雨交加的时候。
Some areas will receive thunderstorms and gales.
局部地区会出现雷雨大风等天气。
The tops of thunderstorms harbor electric fields.
雷暴雨的顶部拥有电场。
Thunderstorms on Earth Hurl Antimatter Into space.
地球上的雷暴雨会把反物质掷进太空。
"雷暴(thunderstorms)"是一种由强对流天气引发的剧烈气象现象,主要表现为雷电活动、强降水、阵风及冰雹等组合性天气特征。其核心形成条件包括不稳定大气层结、充足水汽和抬升触发机制(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2023)。典型雷暴单体直径约15-30公里,持续时间通常为30分钟至2小时。
从气象学角度分析,雷暴可分为三类:
世界气象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秒约发生40次雷击,其中热带地区雷暴频率最高。雷暴产生的瞬时风速可达130公里/小时,强降水强度可达75毫米/小时(世界气象组织技术报告,2022)。
防护措施方面,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建议采用"30-30法则":当闪电与雷声间隔小于30秒时应立即躲避,雷暴结束后30分钟内避免户外活动(CDC应急指南,2023)。建筑物防雷系统需符合IEC 62305国际标准,采用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的三级防护体系。
“Thunderstorms”(雷暴)是一种强烈的天气现象,通常伴随雷电、强降水、阵风,有时还会出现冰雹或龙卷风。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源与构成
单词由“thunder”(雷)和“storm”(暴风雨)组合而成,直译为“雷暴”,指同时伴有雷鸣和闪电的强对流天气系统。
形成条件
雷暴产生于不稳定的空气环境中,需要三个关键因素:
主要特征
分类与强度
安全提示
雷暴期间应避免户外活动,远离水域和高处,关闭电子设备,并进入坚固建筑物躲避。闪电的电压可达1亿伏特,温度是太阳表面的5倍,极具危险性。
补充说明:全球每天约发生4万次雷暴,热带和温带地区夏季最常见。气象学中常用雷达和卫星监测雷暴动态,以提前发布预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