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ley Kubrick是什么意思,Stanley Kubrick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斯坦利·库布里克
例句
The image that will never age: Lolita (Stanley Kubrick, 1962).
不老的影像:“洛丽塔”(斯坦利·库布里克,1962)
Below: On the verge of rebirth: 2001: a Space Odyssey (Stanley Kubrick, 1968).
下图:重生边缘:“2001:太空漫游”(斯坦利·库布里克,1968)。
Above: the apes and the monolith: 2001: a Space Odyssey (Stanley Kubrick, 1968).
上图:猿和黑石:“2001:太空漫游”(斯坦利·库布里克,1968)。
I was chatting with Stanley Kubrick, and I thought to myself: there's a picture here.
我和斯坦利·库布里克聊着天,而我在心中默想:该有一张照片。
Above: Chewing up the scenery in the War Room: Dr. Strangelove (Stanley Kubrick, 1964).
上图:在作战室嚼口香糖:“奇爱博士”(斯坦利·库布里克,1964)。
专业解析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是一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美国电影导演、制片人和摄影师,被广泛认为是电影史上最具创新性和重要性的电影制作人之一。他的作品以其卓越的视觉风格、深刻的思想内涵、对技术细节的极致追求以及对人性复杂面的探索而闻名于世。
-
核心身份与艺术成就:
- 电影导演大师: 库布里克以其对电影制作的全面掌控和对电影语言的革新运用而著称。他涉猎多种类型片,包括黑色电影(《杀手》)、战争片(《光荣之路》、《全金属外壳》)、史诗片(《斯巴达克斯》)、科幻片(《2001太空漫游》)、恐怖片(《闪灵》)、历史剧情片(《巴里·林登》)和社会讽刺片(《发条橙》、《奇爱博士》),并在每个领域都留下了里程碑式的作品。他的电影以其独特的节奏感、精心设计的构图、创新的摄影技术(如《巴里·林登》中使用烛光自然照明)和对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的精妙运用而独树一帜。
- 深刻的思想者: 库布里克的电影超越了单纯的娱乐,充满了对人类状况、社会制度、技术发展、暴力本质、人性异化以及存在主义问题的深刻哲学探讨。例如,《2001太空漫游》探讨了人类进化、人工智能和宇宙的奥秘;《发条橙》审视了自由意志、道德和暴力;《奇爱博士》以黑色幽默讽刺了冷战核威慑的荒谬性。他的作品常常引发观众深层次的思考和争议。
- 完美主义者与技术先驱: 库布里克以对细节的极端苛求而闻名。他亲自参与电影的每一个环节,从剧本创作(经常与人合作或改编)、场景设计、服装道具、摄影构图到后期剪辑和配乐选择。他热衷于探索和运用最新的电影技术,例如在《2001太空漫游》中开创性的特效制作(斯坦利·库布里克如何改变电影特效,来源:British Film Institute),以及在《巴里·林登》中使用蔡司为NASA开发的f/0.7镜头进行低光拍摄。
-
风格与遗产:
- 冷峻疏离的视角: 库布里克的电影常常采用一种冷静、客观甚至略带疏离的视角来观察人类行为,避免情感化的煽情,这使得其批判和反思更具力量。
- 持久的争议性与影响力: 他的多部作品因其对暴力、性、社会禁忌的直白描绘和复杂主题而引发巨大争议(如《发条橙》在英国一度被禁映),但同时也获得了极高的艺术评价。库布里克的电影对后世无数电影人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其视觉风格、叙事手法和主题深度持续被研究和模仿。他被视为电影艺术可能性的重要开拓者。
- 奖项与认可: 尽管库布里克本人仅凭《巴里·林登》获得过一次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他的电影常获技术类提名),但他获得了包括英国电影学院奖终身成就奖在内的众多荣誉。他的作品如《2001太空漫游》、《奇爱博士》、《发条橙》等被美国国会图书馆选入国家影片登记部永久保存,并被广泛认为是影史经典。他于1999年获得美国导演工会颁发的D.W. Griffith终身成就奖(Stanley Kubrick - Awards,来源:Internet Movie Database)。
总结来说,“斯坦利·库布里克”这个名字代表着电影艺术领域的最高成就之一,象征着一位将技术革新、视觉美学、哲学深度和叙事创新完美融合,不断挑战电影边界并对人类境况进行深刻反思的殿堂级导演。 他的作品是电影作为一门严肃艺术的杰出证明(库布里克:电影作为艺术形式的证明,来源:The Guardian)。
网络扩展资料
Stanley Kubrick(斯坦利·库布里克)是美国著名电影导演,其名字由英文名“Stanley”和姓氏“Kubrick”组成。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解释:
1.生平背景
- 出生与逝世:1928年7月26日出生于美国纽约,1999年3月7日逝世。
- 教育背景: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早期因父亲赠送的照相机对摄影产生兴趣,后转向电影创作。
2.职业生涯与代表作品
- 导演风格:以独特的视觉美学和非传统叙事著称,作品常引发争议与赞誉并存。
- 经典作品:
- 《2001太空漫游》(1968):科幻片里程碑,获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
- 《发条橙》(1971)、《闪灵》(1980):探讨人性与心理的惊悚片;
- 《光荣之路》(1957)、《奇爱博士》(1964):战争与黑色幽默题材代表作。
3.影响与评价
- 影史地位:被誉为“最接近上帝的伟大导演”,仅13部作品却深刻影响电影艺术发展。
- 创作特点:注重细节,拍摄过程严谨,留有大量创作素材供后人研究。
4.其他信息
- 家庭与语言:其姓氏“Kubrick”源自东欧犹太移民,德语中可分解为“库”(仓库)和“布里克”(姓氏)。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相关纪录片《Stanley Kubrick's Boxes》或权威影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