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质奖章;银牌奖
She won a silver medal in the high jump.
她跳高得了银牌。
He won a silver medal at the European Championships.
他获得了欧洲锦标赛的银牌。
Gillingham won the silver medal in the 200 metres at Seoul.
吉林厄姆在汉城获得了200米的银牌。
One of the oldest compe*****s won the individual silver medal.
其中一个年纪最大的参赛者赢得了个人银牌。
The two men attended the women's moguls event on February 13, where Canadian Jennifer Heil won a silver medal.
两名男子观看了2月13日举行的女子雪上特技大赛,其中加拿大的*********·海尔获得了一枚银牌。
银质奖章(silver medal)是授予竞赛或活动中排名第二的参与者的荣誉标志,通常作为奖励体系的一部分与金牌、铜牌共同构成三级表彰系统。这一概念起源于古代竞技传统,现代奥运会自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起正式确立金银铜奖牌制度。
在体育领域,银牌获得者需通过严格选拔或竞技排名获得资格。例如,国际奥委会规定奥运银牌需含92.5%的纯银,并镀有至少6克黄金以保证色泽和耐久性。非体育场景中,银质奖章也用于学术竞赛(如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艺术评选等场合,例如诺贝尔奖曾于1975年前为未获奖的提名者颁发银质纪念章。
银质奖章的文化象征意义具有双重性:既代表卓越成就,又暗示与最高荣誉的微小差距。心理学研究显示,银牌获得者更容易产生"差一点"的遗憾心理,这种现象被称为"银牌效应"。在收藏市场,具有历史意义的银质奖章兼具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如1936年柏林奥运会银牌在2021年苏富比拍卖会以28,000美元成交。
参考资料:
"silver medal"(银牌)指在竞赛中授予第二名的奖牌,通常由银质材料制成。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定义 专为表彰竞赛亚军设计的圆形金属奖章,常见于奥运会、世锦赛等国际赛事。其材质可能为纯银或镀银合金,例如奥运会银牌含92.5%的银。
象征意义
历史渊源 现代奥运会自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开始规范使用金、银、铜三色奖牌体系,此前两届奥运会曾颁发过银质奖杯等其他形式的奖励。
延伸用法 可比喻非竞技领域的次优成果,例如:"这部影片虽未获奥斯卡最佳影片,但银牌级别的表现已足够惊艳。"
文化认知 心理学研究显示,银牌得主常比铜牌得主更容易产生"差一步夺冠"的遗憾感,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银牌综合征"。
若需了解特定赛事中银牌的设计细节或获奖者信息,可提供具体赛事名称以便进一步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